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研究
一。公立医院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一)资金短缺与负债经营
首先,由于竞争的日趋激烈,加之民营资本的不断进入,公立医院为了应对竞争与冲击,盲目的追求经济效益,使得医疗费用的增长幅度超出了可控范围,导致超额医疗费用的增加而无法收回论文网,造成了资金的不足与短缺。
其次,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极大的刺激和释放了人们的医疗需求,为了满足人们的就医需求,扩大医院的知名度与竞争力,公立医院一味的追求规模效应,通过高负债来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先进设备的引进。然而,这种表面繁荣的背后却是资源的浪费及医院运营成本的急剧上升,导致医院资产负债结构失衡,容易造成医院的负债失控,从而导致资金链的断裂,为医院的持续经营埋下隐患。
最后,专业医疗设备的盲目采购。一些公立医院为了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经营效果,在采购专业医疗设备时往往对设备的先进性与市场前景盲目乐观,不能有效运用财务等手段对专用设备的技术。市场容量。将来的现金流量等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与效益评估而盲目采购。这类专业设备,往往金额巨大,一旦盲目采购,势必会造成资金浪费或加剧医院的资金压力。
(二)应收账款积存
公立医院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未能及时清理的呆账。坏账而形成的应收帐款积存,导致医院资金被长期占用,影响医院正常资金的运转使用,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造成医院资产不真实,虚增经营成果,会误导管理者经营决策,造成决策失误,增加了医院的经营决策风险。同时,应收账款的清理是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财力的,这也无疑增加了医院的运营成本。
(三)财务预警信息缺失
财务风险常常是经历一个渐进积累转化的过程的,各种风险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反应在某些敏感的财务预警指标上,通过观察这些财务预警指标的变化可以很好的起到检测预警财务风险的作用,从而减少和降低风险。而由于公立医院财务报表的局限性,使得一些财务风险评价预警指标不能有效运用,无法实现风险预警的功能,任由风险发展下去,从而导致了风险的扩大。
二。公立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环境的变化
近些年来,公立医院的外部生存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向着多样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医疗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家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越来越少,民营。外资资本的不断进入,人们的医疗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等等,造成竞争环境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同时,公立医院较之以往也有了更多的自主经营权,为了迎接机遇与挑战,主动规模扩张,大量引进设备。人才,通过负债大量筹措资金,加大资金投入,这种高负债的扩张,对运营资金产生重大影响,加剧了资金压力,加大了财务风险。
(二)内控制度不完善
由于公立医院依然受一些传统习惯的影响,忽视制度的建设,内部缺少严格。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即便是有科学的制度,也是很难严格的执行与追踪,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的现象时有发生,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完全凭经验。决策上习惯于行政指挥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整个决策缺乏科学性。严谨性。远见性,对于一些大型的专业设备采购,缺乏科学的决策依据,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投入产出比及资金压力,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加重医院财务负担,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三)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不论是管理层还是财务工作人员都普遍存在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的现象,对财务风险认识不高。尤其是医院管理者,由于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往往忽略了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与执行,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与处理方法,在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上缺乏对风险的敏感性,无法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及时把控风险,从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发生。而对于财务工作人员,由于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及手段,账务处理往往较为随意,缺乏对整体经济事项的风险把控,工作的重点往往只放在了收支。核算等会计工作中,未能在第一时间识别并上报风险,未能为经营决策者提供第一手的风险决策依据。
三。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严格实行预算管理与控制
通过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各项内控管理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审批权责,严格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与控制,控制医院的债务规模。预算管理能够科学。合理的安排资金,使资金使用更具有计划性。针对性,做到专款专用,控制和避免不合理资金的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公立医院应根据自身的规模。管理水平。医疗水平。融资方式等因素综合考虑编制预算,设计合理的债务结构,从而控制债务规模,规范债务管理。预算的编制要做到严谨。科学。准确。便于操作,既要服务于医院的整体发展目标与规划,又要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实际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执行。通过预算管理,保障预算内的资金及时拨付的同时严格控制预算外资金的支出,从而有效避免盲目的扩张与投资。预算管理一定要严格的执行下去,通过定期及时的分析。控制预算差异,做好财务风险的监测,能够使管理者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从而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另外,预算管理能通过指标的量化,将年度或季度经营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具体的人,更有利于计划的执行,便于过程中的控制与追踪,提高效率。
(二)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由于历史的一些传统习惯的影响及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公立医院整体的风险防范意识普遍不高,往往忽视财务风险的存在,要想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使得不论是医院的管理层,还是一般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对财务风险有正确。清晰的认识,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有意识的防范。识别风险,那么,最重要的是要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只有管理层对财务风险有了深刻的认识和重视,才能够使得医院形成上下统一的风险防范机制。首先,管理层要以身作则,通过不断地学习财务法律法规。风险防范经典案例分析及其他法律法规,补充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掌握基本的风险识别方法,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不断的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不断的运用风险识别方法,尤其是在医院的投融资管理中,时刻权衡风险与收益,始终把风险防范意识贯穿其中,切不可只看到了收益而忽视了风险。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还应加强对各个部门的风险管理,尤其对于高风险的部门更应该引起重视,对于重大的风险事项,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日常的风险报告制度来规避和管理风险。
然后,要不断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财务工作人员在医院的日常经营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财务风险来讲,财务工作人员是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门坎,任何工作环节出现了失误都会给医院带来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财务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医院风险防范水平的高低,所以,一定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的专业学习与培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掌握新方法。通过学习不断的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使其掌握科学的风险管理与识别方法。一方面,财务人员能够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等因素,对风险进行合理的假设和估计,将医院真实的经营成果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另一方面,在日常的工作中,财务人员时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警惕财务风险的发生,一旦发现财务风险立即上报,及时为管理层提供风险决策信息,避免风险的扩大。另外,还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责任感,不徇私舞弊,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够帮助管理层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措施。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要综合考虑医院的经营规模。管理水平。偿债能力。营业能力等因素,收集相关财务指标信息建立敏感性财务预警指标,例如获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等,并相应设定不同级别的预警值,不同的预警值对应不同的处理措施。日常则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过程追踪与监控,当指标达到预警值时则发出风险预警信号,采取相应措施。通过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降低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公立医院面临着不同的财务风险,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就要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认识财务风险,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确保公立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