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独资化趋势
自改革开放允许引入外资后,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全年实际使用外资已经达到1160。1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统计数据表明,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国际市场进入优势的变化,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策略经历了从合作经营企业到合资经营企业再到外论文网商独资企业的转变。特别是近年来,FDI独资化趋势愈发明显,设立外商独资企业进行投资占FDI的比重在2011年已经达到了78。62百分号。探求成因,顺应趋势,政府和企业才能合理应对。
1。FDI独资化趋势的原因
1。1。理论阐述
学界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独资化的原因从生命周期理论。博弈论。公司治理。财务状况以及宏观经济等角度做了很多有益的阐释。
李维安。李宝权(2003)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认为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投资初期较看重资源获取权,侧重以合资。合作的方式进行投资;随着后期跨国公司投资经验的积累。财务状况的改善以及东道国投资环境提升,独资更易实现利润最大化。华民。蒋舒(2002)从博弈论角度指出,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外方的信息优势和学习激励优势,通过重复的合作博弈,使得博弈的结果越来越有利于外方,所有权优势逐渐向外方倾斜,中方只能被迫转让自己在合资或合作中的股权。林小兰(2008)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阐述了董事会的职能残缺。经理人的考核标准。利益相关者的约束等方面的不稳定影响了合资公司的利润和长远发展,因而转向更加成熟自主的独资经营模式。
1。2。实践分析
结合企业现实和当前国情来看也的确如此。
企业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其成本费用与收入利润差异很大,外商对此合理地进行了规避。合资初期,合资企业面临困难重重,风险较大,为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需要进行大量的先期投入,此时的会计利润往往很低,甚至亏损。在这一时期,中方占据着大部分的股权,承担了绝大部分的亏损。而企业进入到成熟期并且开始盈利时,外资如果提出或根据合资初期的协议增资扩股,但中方受自身资金的限制不能按比例增资,中方股权就被稀释,而此时外方享有绝大部分的利润。
合资企业中,外资往往掌握着绝对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排除国内法规对外资股权的限制),这使得它们在合作中处于明显有利地位。随着外商在华投资经验的逐步增强,它们能够更准确地估算经营风险与收益,因而愿意采取资源投入大。控制程度高的独资或控股方式。此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不够完善也使得跨国公司也愿意建立独资企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此外,合资方式天然的内部不稳定性导致其较低的效益,使得合资企业越来越不被外资所青睐。对参与合资的外商跨国公司来说,当合资企业的利益与其全球战略利益发生冲突时,它们宁可牺牲合资企业的利益。而参与合资的中国公司通常将其最优质的资产和人员投入合资企业,对合资企业的发展寄予厚望。双方的战略目标截然不同,再加上双方的文化差异,使得合资企业的内部经常出现矛盾,但显而易见,中方是处于被动地位的。
2。FDI独资化趋势对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一种形式,是在国际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渠道,独资化作为其中一种,毫无疑问会对中国企业的成长和经济发展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首先,在华直接投资的独资化趋势可以打破国内企业一统独大的结构,再造微观市场主体,促进原有亏损企业自身改制,改善企业治理结构,推动企业良性发展。此外,在独资化的过程中,资金。技术。品牌。国际市场渠道的引入也有助于全面提升行业的经营层次和市场竞争能力。外商通过技术。品牌和国际市场渠道的输入,快速提升被并购企业的技术水平,知名度,市场形象,进而提升整个行业市场竞争力。
但毫无疑问,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独资化趋势不可避免的会对各行业造成不小的冲击,特别体现在技术进步。市场结构。品牌流失等方面。
大多数国内企业被并购之后,将研发的重点都集中在对外商产品的本土化转型,即适应性研发。而外商在引入技术时,考虑到技术保密,不可能把最尖端的技术带入。长此以往,国内企业会失去自主研发产品的能力。另外,由于实力差距,外商创立独资企业或进行并购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垄断,使得价格机制失灵,市场调节功能失效。几家实力较强的外资企业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屡见不鲜。此外,外商在华投资独资化导致本土化品牌流失,形成对外资的高度依赖,导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3。政策建议
政府应建立法律体系和监管制度,防范外资对国内行业性的垄断。通过设定并控制独资企业和外资控股企业在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中的比重,使其无法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其次,要维护国内供应链原有的关联关系。外商投资方式的独资化趋势打乱了国内运行已久的供应链问题,处于下游的国内企业议价能力被削弱,面临经营困境。就合资方式而言,如果我方参与合资企业的主要目的是引进先进技术,力争较高的参股程度。但若我方参与的是以外商为依托的专业零件生产型合资企业,则应要求外方提高股权比例。
浅议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独资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