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
一。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20世纪60年代后,各国对于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大量研究,西方经济学界主要理论有以下几条:
1。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是1960年由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首次提出的理论,又称所有权优势理论或公论文网司特有优势理论,海默认为,跨国公司进行直接投资的动机源于市场缺陷。垄断优势理论把跨国公司垄断优势归纳为:来自产品市场不完全的垄断优势;来自要素市场不完全的垄断优势;来自规模经济的垄断优势;来自政府干预的垄断优势。
2。内部化理论
该理论主要指企业用内部市场替换外部市场,以解决市场不完整带来的交换问题。其核心观点为,由于市场不完全,如果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市场,可以利用管理手段协调内部资源配置,避免市场不完全对于经营效率的影响。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质并不在于资本转移,而是利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降低成本,拥有内部化优势。
3。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劳动生产率不同的两个国家都应当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节约资源,使得利益最大化。该理论由日本小岛清提出,他认为对外投资可以拉大两国比较成本的差距,创造新的格局。
4。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该理论又被称为国际生产综合理论,认为企业具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种优势时候才能进行国际直接投资。
二。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理论分析
1。贸易替代论
贸易替代论认为,一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只有在严格的H-O假设条件下才能完全替代对外贸易,此时,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化的阻力障碍较小,对外直接投资成为理想的替代品,并且能够克服贸易保护下阻碍国际贸易往来的种种阻碍。企业在产品发展的不同时期可做不同战略结构调整以取得更大利益。
2。贸易相互融合论
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已经与对外贸易往来变成了融合的两个部分。高度经济融合和细化的分工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具体体现,这使得企业在经营选择上变得更为多元,区位优势的重要性逐渐被技术优势取代。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全面铺展,更多优势产业和过剩产能将向沿线国家转移,可以在投资的国家采用对外出口与对外投资相结合的办法,在适当的条件下采用兼并重组的方式进行海外投资,推动二者的融合发展。
三。中国对外贸易与直接对外投资现存问题
1。战略弊端
在,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普遍存在着战略不足:企业大多认为,作为劳动力密集。原材料较为丰富的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没有必要,而更愿意投资占领发达国家高端市场,而作为技术相对较为落后。资本较为薄弱的发展中国家,通常在发达国家贸易中不占优势,这样一种贸易战略使得企业难以获得最大收益。
2。忽视贸易壁垒
贸易壁垒指的是对国外商品设置的人为限制,目的在于合法合理地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但一些发达国家会凭借技术。经济优势指定比国际标准更为苛刻的法规标准,实行贸易保护,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伤害。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对于贸易壁垒规则知之甚少。同时,由于出口产品技术比较一般,普遍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因而容易受到贸易壁垒阻拦。
四。建议与对策
1。推动跨国公司的建设
跨国公司作为在国内外拥有较多分支的机构,其战略目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通过控股的方式对国外的企业实行控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全面的资本。商品。人才。管理等交易活动,并进行高度统一的管理。
应当首先建立起一批大型跨国公司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并加强拥有独立专利技术企业的对外扩张,从而使得对外投资与对外贸易同步发展,提升改善的贸易组成,以达到推动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2。关税优惠及财政补贴
应对本国在外国投资建厂生产的产品进行进口关税优惠,一方面可以鼓励本国企业利用生产要素成本差异在国外生产取得更大的利润;另一方面也能增加进口利于抵消经常项目国际收支顺差。
同时,可以不仅应当鼓励大型企业进入欧美市场,也应当通过投资补贴的方式鼓励资金实力尚不雄厚的中小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关税优惠及财政补贴降低企业直接对外投资的风险,从而进一步推进二者共同发展。
五。总结
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长期处于低水平运行的状态,贸易战略弊端。忽视贸易壁垒。文化差异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利用部分替代推动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融合发展,并使用一系列措施改变现状对于增加国家经济的全国竞争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