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软件发展的过程是和的经济体制的变革。企业管理模式的逐渐演变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密切相关的。从改革初期到目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988年之前萌芽准备阶段
80年代中期之前,的企业基本上处于计划经济的环境下,企业的主论文网要使命是为完成计划任务而生产,相应的会计工作的管理模式是以其账报账为主。在此期间,企业管理中应用的软件主要是完成特定的统计功能,在会计核算中还没有一种能够解决全部基本功能的成熟的软件产品,具体应用中的产品大多属于统计存储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有关人员和机构已经着手进行会计电算化的研究,并就某些企业或某些功能进行产品开发,面向单一用户或单一功能的会计软件已经投入使用,如账务处理。固定资产管理和工资管理。由于企业对电算化的需求不明确,且会计人员与计算机人员没有很好的结合,会计软件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
2。1988年至90年代中期的核算型会计软件阶段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企业处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混合并存的转轨经济时期,企业管理的主要特点是事务型管理,计算机普及范围进一步扩大,相应的会计核算的主要任务是以部门管理为中心,侧重于事务管理。在此期间,会计软件主要是核算型的部门级系统,大致包括总账管理。报表生成。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销售核算和库存核算。
核算到会计软件的特点是离散型,既有各模块之间联系松散,也有企业各部门间的系统结构。数据结构。文档格式及文件标准之间的差异,导致整个企业甚至部门内数据缺乏共享与并联。其在表面上与传统手工系统有很大区别,但实质上仅是处理手段的改变,没有改变原有的模式及功能。
3。90年代中期至今的ERP系统起步阶段
90年代中期以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企业中已经广泛应用,面对在资源分配中起基础作用的市场,企业管理的主要任务转向资源管理,相应的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资源管理提供分析与决策信息。随着国外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后文简称BPR)及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后文简称ERP)思想及技术的传入,会计软件从核算型进入了管理型时代,用友等公司已经开始就ERP系统进行相应的需求调查及软件开发。
ERP系统是企业实现BPR目标所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的信息手段。它是覆盖整个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实现了企业的资源管理及业务流程管理的一体化,如:购销存业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一体化。ERP系统中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数据在系统间流畅传递。ERP系统与以往核算型的会计软件有着根本性的区别,除了的管理思想不同外,软件本身涉及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同。传统的企业管理软件模仿手工核算模式,广度仅限于财务部门,偏重于资金流,深度仅限于事后分析。ERP软件以企业作业为起点,对企业经济事务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进行全方位的跟踪。记录和控制,管理的广度从财务单一部门扩展到各项作业涉及的其他部门,完全实现了企业内业务处理一体化,做到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形成一个实时的动态的管理系统。从部门级离散应用上升到企业组全面系统应用。
近来电子商务的兴起,使ERP系统服务的对象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且还包括外部信息使用者,同时也要对有关的外部资源进行管理。如:客户可以直接查询商品的销售及技术资料以决定是否交易,企业可以直接根据电子交易数据进行收付款处理及核算等等。
企业资源管理的使命及网络社会的趋势,决定了会计软件必将向管理型。网络化。集成化方向发展。这里对其的发展过程及趋势可简单地描述为:单机核算到一部门网络型一企业级ERP一支持电子商务的管理决策集成型ERP。
二。会计职能的演变趋势
会计的职能是会计工作本身所固有的。客观存在的一种内在功能,它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对其内涵的认识日前还没有一致的意见,但大多数论述中都承认会计具有核算和控制(反映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核算是指会计人员通过特有的方法及程序,对会计个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的反映,向使用者提供相应的财务信息。核算包括信息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和报告。控制是会计人员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行监督。合法性监督是指企业经济活动是否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合理性监督是指企业经济活动是否符合经济运行规律,业务流程是否科学合理,有效性是指企业的资源管理是否具有效率。
从会计软件发展过程及其趋势中,可以看出会计职能的内涵已经或即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