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探索

近年来,广东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有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开展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其目的不仅在于满足学生的升学需求,更重要的是为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培养高素质论文网高技能专门人才。中高职衔接的重点在于课程衔接,但目前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基础课开设不足。专业课设置重复和技能课层次脱节等。如何做好课程衔接工作仍是未来改革的重点,关乎中高职衔接的成败。

一。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分析

(一)基础课开设不足

中职学校学生本身的公共文化课基础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而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不尽如人意。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基础课程安排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数学英语等基础工具课的课时有限。以数学课为例,一般只在第一学年开设,且周课时只有3节。但是,数学是提升计算分析能力的基础,是高技能会计人才所应具备的基础能力。三二分段学生在中职阶段的数学基础掌握不牢,到第四年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后,面对难度系数较高的高等数学课程,就会面临学习困境。其次,培养学生文化知识和职业态度的人文素质课程开设不足。由于文学。时政。思政等人文素质课程的缺失,学生的审美。判断和行为能力。职业素养无法达到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标准。

(二)专业课设置重复

由于中职教育要同时满足就业和升学的需要,中职学校在课程安排上会根据专业要求安排大量的专业课,但高职院校为了兼顾普通高中和社会报考生源的学习能力,多数是零起点来安排专业课。这样会导致专业基础课程重复,课程衔接缺乏有效地连续性。以会计专业为例,学校在中职阶段基本都会开设基础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而高职阶段也会作为专业核心课程重复开设这些课程。其中,财务管理课程对中职学生而言理论性强。学习难度大,使其学习无法扎实深入,而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基础课程的重复开设会使中职学生产生炒冷饭“的感觉,不仅浪费时间,也很容易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技能课层次脱节

中高职院校应当通过培养不同层次的技能型人才服务社会,但目前在技能培养上缺乏层次性,技能课程的设置未能实现顺序性和整合性。会计专业的能力层次可以分为核算能力。综合执行能力和决策管理能力。中职学校已经对学生的核算技能进行了强度较大的培训,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如何编制记账凭证。记账。编制试算平衡表。编制财务报表等基础技能。高职院校可在此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执行能力和决策管理能力。目前,高职院校技能课程的设置还是局限在单项核算能力的培养上,没能把财务管理。税收筹划。ERP系统融入实训课中,忽视了学生综合执行能力和决策管理能力的培养。

二。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方案

职业教育具有职业的属性,每一个职业都具有其特殊的工作过程,即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姜大源指出,课程的排序必须遵循从入门到熟练。从单一到综合。从新手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和从简单到复杂。从外围到核心。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学习规律,把功利性的需求与人本性的发展结合起来,每一门课程都应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方案应该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念进行一体化设计,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的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强调机体“(个体)对知识的构建过程,与机体“在工作过程中的行动实现融合。

(一)基础课程的衔接

基础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专业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中高职学校应重视合理选择基础课的内容,为学习专业技能提供文化基础,满足社会对职业人才的文化素质要求。在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模式下,中职学校既要满足学生升入高职学习的要求,也要满足未升学学生的就业需求。为了同时满足不同的需求,可以对基础课程实行模块化,将文化基础课分为基础模块和提高模块。

基础工具课包含语文。英语。数学这三门课程,其中基础工具课1“仅相当于中职水平,基础工具课2“则应达到升学要求。人文素质课包含文学。思政。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等大德育范畴的课程,其中人文素质课1“包含政治经济与社会。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四门课时为36节的课程,人文素质课2“包含心理健康教育。书法。社交礼仪等课程。若以就业为目标,可以选择文化基础课的基础模块;若以升学为目标,则在基础模块的基础上应继续选择提高模块,以达到高职的入学要求。

(二)专业课程的衔接

中高职各阶段专业课程应结合学生就业的岗位需要进行合理设置,并通过对岗位任务和在岗位上关键能力的分析确定其培养目标。会计专业的就业岗位可以分为财会前沿岗位和会计专业岗位。财会前沿岗位包括商业企业收银员。仓库管理员。财会文员。统计等。会计专业岗位包括出纳。财务核算会计。成本会计。纳税核算。财务管理等。

中高职院校应根据岗位能力要求,共同制定一体化专业课教学方案。目前,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岗位多数分布在财会前沿岗位或是出纳岗位,而高职毕业生则主要分要分布在会计专业岗位。这样的就业形势,综合考虑学生的职业成长周期,中职和高职阶段的专业课程应当具有递进性。中职阶段主要开设实用性和基础性的专业课,而高职阶段开设的专业课则应注重对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素养的培养。(三)技能课程的衔接

中高职院校应合理安排技能培养层次,实现技能培养从单项基础能力到综合运用能力的层层递进。会计专业的技能实训课可以分为基础技能实训。岗位技能实训和综合技能实训。岗位技能实训又可以分为岗位技能实训(初级)和岗位技能实训(中级),其中岗位技能实训(初级)主要包括出纳岗位技能实训和财务核算岗位技能实训。本着技能层次的递进原则和专业知识的交互原则,中职阶段应主要开设基础技能实训和岗位技能实训(初级)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单项核算能力,而高职阶段应主要开设岗位技能实训(中级)和综合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执行能力和决策管理能力。

中职阶段:基础技能实训旨在培养学生会计核算最基本的技能,包括点验钞训练。数字速打训练。会计书写规范训练等;岗位技能实训(初级)旨在使学生掌握出纳岗位和会计核算岗位所应具备的核算技能,包括支付结算凭证的填制。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各种账簿的登记。财务报表的编制和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等能力。

高职阶段:岗位技能实训(中级)旨在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岗位。纳税核算岗位和财务管理岗位所应具备的核算技能,包括编制成本计算表及费用分配表。填写纳税申报表。编写筹资及投资方案。编制预算表和熟练使用用友ERP软件等;综合技能实训相当于仿真模拟一个经济业务比较完整的典型企业,综合所有财务业务,旨在锻炼学生的综合执行能力和决策管理能力。在进行综合技能实训时,学生在虚拟企业里扮演不同的会计岗位角色,相互分工合作,共同为企业“处理会计事务,从而对会计业务流程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

三。结束语

尽管中高职衔接已推行多年,但中高职院校在课程衔接的实际操作上仍存在若即若离两张皮“的不和谐现象,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缺乏灵活性。高职生源既有中职毕业生,又有普高毕业生,两者的学习需求不同,但目前高职院校大都直接套用学科式课程体系,缺乏灵活性,不能兼顾生源差异性;其次,中高职学校各自为政,缺乏沟通。由于国家未制定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标准与依据,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都是根据各自对职业教育性质的理解和学校现有资源来规划课程与教学,忽视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最后,中高职教材无法满足课程衔接的需求。一方面会计专业的中职教材与高职教材在内容上存在重叠,没有层级和梯度的区分,另一方面中高职教材在编写体制上,仍是过去知识结构。学科框架模式,讲究科学性。逻辑性,缺乏职业性。

三二分段模式下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关键在于突出中职和高职的技能人才培养层次,实现专业培养的递进衔接。三二分段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可以以单独编班的模式来进行教学管理,制定专门的课程编排计划,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改革:首先,创新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学分互认“机制,避免重复学习;其次,以全局观念统筹构建五年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中职课程内容重基础。强应用,给学生初步职业概念。高职课程内容重实践,强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学习;再次,组织与中高职课程衔接相关的教研活动。以3+2课程衔接为核心议题,将中高职课程体系统一规划,保证教学内容的层级递进。采取高职教师走进中职进行指导和帮助。中职教师到院部接受培训的互动方法,加强师资全方位的沟通与衔接。最后,共同编制校本教材。根据中高职衔接各阶段工作任务和工作情景组织校本教材,注重教材内容的实用型和连续性,提高课程衔接的质量。

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探索

上一篇:會计专业中高职经济法課程衔接设计与实践【2855字】
下一篇:會计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报告【3044字】

预算控制与企业内部會计...

预算单位會计制度改革调查研究【2275字】

预算會计茬实务工作中的问题探析【1891字】

预算會计和财务會计相结合的解读【3103字】

预算會计发展對抑制腐败...

需求导向型财务會计教育...

长江电力资产重组會计案例研究【4578字】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安康汉江网讯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