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是指能够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政府机构,这类单位所履行的是一些执法管理职能,如部门下属的执法监督和监管机构等。自建国以来,的会计制度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完善,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而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会论文网计核算不断得到完善,财务制度也获得了逐步规范,内部控制制度也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一。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概念理解
事业单位属于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通常不具备生产能力,然而却直接或者间接的为上层机构服务,为社会建设和民众生活服务。事业单位属于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顺利得以开展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属于国家开展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保障力量。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际就是一些控制方法和程序,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和国家资产的安全性,同时为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有效贯彻而制定的。从整体上来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包括的内容有:会计控制。业务控制以及管理控制等,其中的会计控制指的是与会计工作。会计信息工作具有直接关系的控制,相比之下,会计控制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占据主要角色。
二。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原则
(一)成本效益原则
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需要将实现社会效益作为工作的目的,同时,应对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力求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社会效益。具体的讲,只有保证获得会计信息的成本小于所获社会效益价值时,才能说明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具有效率。
(二)全面性与重要性原则
事业单位在决策。执行及监督的整个过程都需要进行内部控制,同时内部控制的覆盖范围应包含事业单位的任何一个经济业务。另外,为了满足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应在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对部分重要经济业务或高风险业务进行单独反映。
三。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分析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不强
内部控制意识属于内控环境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内控意识的有效建立是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促进内控制度有效实施的基础。而事实上,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在内控意识方面比较薄弱,缺乏对内控机制最基本的了解,从而造成对会计工作的轻视,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属于一项普通工作,会计的主要工作就是记账,就像是作家庭支出账一样,只要计算好每笔支出的数量,并保存必要的会计凭证与账册即可,由此就忽视了会计工作者在监督管理方面具有的职能。对于财务工作者本人而言,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不良工作习惯,使得其已默认了这种工作习惯的合理性,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只要有第一负责人签字的支出业务,其一般一律给予报销。单位管理层内控意识的长期缺失,使得单位的日常监督和控制工作无法发挥应用的作用,从而导致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职权的不明,导致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混乱
事业单位在管理方面相对粗放,参与经济?I务事项与会计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和保管人员之间,未能进行明确的职权划定,且未能建立标准化的程序,导致部分职务重叠和越权行事等形象的出现,而权力过于集中,又会造成单位部分人员的权利滥用,不利于会计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预算控制的不力导致资金使用混乱
预算属于一种管理手段,利用预算能够对单位开展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其属于限制行政事业单位行为的一种方式。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应坚持积极稳妥。依法理财和注重实效的原则,确保预算编制的规范。精细以及透明,从而使财政资金的分配与使用达到规范。安全和有效的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单位内部未能对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进行预算约束,同时也未能建立非常详细的支出与审批金额权限的限制制度。事业单位每年的三公经费经过预算也不会很多,但事实上,部分单位有时一个月的开支就能达到几万之多,由于内部管理上的不力,使得这种现象在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
其二,预算编制过于粗糙,未能实现对具体项目内容的细化,未能形成科学的预算评价体系以及问责制度。现阶段的财政预算编制通常按照当年的财政状况。上年收支实际以及预算单位的自身特点进行确定,较多的未能细化到具体项目,对于中长期项目未能建立绩效评价体系以及问责制度,由此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了重视预算追加,而轻视对资金管理的问题。
其三,预算的执行力度不够,在年初所编制的预算未能实现预见性和科学性。预算的后期追加太过频繁,从而严重消弱了预算的严肃性。
(四)内外监督力度的不足导致内部控制效能低下
其一,由于事业单位未设立内审机构及监督部门,单位的内控工作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与支持,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工作与经济活动缺乏应有的监督机制,对于大额支出或专项资金未能进行跟踪问效及绩效评价,使得这类资金效能发挥缺乏必要的监督,从而影响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机制作用的发挥。
其二,在外部监督方面,作为政府监督机制的财政和审计等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各行其事,未能发挥联合执法的作用。财政和审计部门在进行实际监督时,将监督目标主要放在单位资金使用的合法性方面,而很少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审查。更甚者,若查出了问题,则在处理的过程中通常是对事不对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消弱了外部监督机制的效能,使得法律的尊严被践踏。
四。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强化建议
(一)提升单位内部审计监督的力度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方法,其对确保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要想保证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发挥作用,就必须对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进行加强。在组建内部审计机构时,应使内部审计机构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避免与财务机构混为一谈,这样才能够保证内部设计的监督职能。此外,还应增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保证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的公正性,同时还应对审计人员进行有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如规章制度。专业知识等。此外,为了实现对事业单位每一项开支的有效管理,还应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相应的财务审批制度,从而确保每一项开支均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批,使得事业单位资金得到控制。
(二)提升内部的控制意识
提升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不但事业单位要提升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度,而且要使每一位单位人员提升内部控制的意识,在开展财务工作的过程中,应严格根据有关制度进行,并充分认识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重要性。首先,作为单位负责人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除了遵守不相容分离制度外,还应对岗位和机构进行科学的设置,并熟悉有关人员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其次,应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以此保证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有法可依。再次,应完善相应的监督?C制,从而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得以有效发挥,避免了事业单位其他部门对审计过程带来干扰,保证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提升了内部审计部门在事业单位中的地位,由此也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实现了全程监督和控制。
(三)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要想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发挥作用,就必须加快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其一,事业单位应加强资产的管理,落实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对资产的日常管理和收发手续加强审核,制定完善的责任人管理制度,以此让事业单位的资产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的身上。其二,健全资产清查制度。该种制度要求,对资产的使用。变卖或报废,全部需要按照严格的报批程序执行,以此防范随意处置资产的现象发生,并且要将变卖所得收入及时上交入账,此外,还应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以此限制小金库现象的出现。其三,应完善其他管理制度,特别是车辆管理制度和公务接待制度,由于车辆支出和公务接待支出通常会占到事业单位总支出的较大份额,因此针对这方面制定制度进行限制很有必要,车辆管理制度和公务接待制度的有效建立,不但能够减少公车私用现象的出现,而且能够显著降低公务接待的支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落实部门责任制。在报销制度方面,重点在于严格把关,只要是不符合规定的费用一律不给报销,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事业单位的资金浪费,从而给事业单位节省较多的经费。
(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对会计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要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发挥作用,就必须具有一支业务素质过硬。思想素质先进的会计人才队伍。对此,事业单位应针对财务人员开展会计知识培训与职业道德的培养,在培训过程中,应采用多种形式的财务会计培训方法,以便使财务人员能够适应多种实战需要。其次,需加强事业单位决策者对会计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由于单位领导在单位会计内部控制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负主要责任,因此,加强单位领导在会计内部控制重要性方面的认识,能够显著加快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最后,要求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的控制责任意识进行强化。加强财务人员的控制责任意识对于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顺利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的讲,事业单位可通过对财务人员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和规范,并借助宣传的方式提高财务人员对会计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五。结束语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属于一项长期的工作,其不只是建立一项制度那么简单,而是要建立集健全。适用和有效等功能于一身的内部控制度。要想实现内控工作的长效作用,就必须增强直接责任人的内部控制意识,从而有效促进内控工作的高校运行。此外,财务管理人员还必须对经济发展和会计动态进行密切关注,并主动对控制理论和机制进行创新,争取使内部控制制度与单位发展甚至时代发展相同步。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