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旧会计制度的异同
(一)新旧会计制度适用范围不同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论文网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旧的会计制度区分不同的行业和经济成分,这就造成了不同性质单位和不同行业之间会计信息难于比较。新的会计制度没有行业和经济成分的界限,在全国形成了一致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不同的事业单位和性质的行业可以对会计信息进行对比。
(二)新会计制度更加重视会计实质,重视会计地位
会计信息进行整理核算时,经常出现一些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不一致的情况。比如,对于融资租的长期资产,在租期内可以给承租人带来收益,因此可以计提折旧和大型修理费,旧会计制度里未进行详细说明,只指出遵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三)新会计制度的资产更符合实际,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扩大
单位取得各项财产时按照实际成本核算,遵守历史成本的要求。在新会计制度里,发生减值的财产,按照规定应计提减值准备。通过对历史成本要求的修订,可以让本单位的资产依据市场价计算价格,摆脱历史成本的约束。这样做,可以使单位进行最佳的经营决策,从而保障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权益,还能增加单位市场竞争力。
二。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前进方向
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2012年被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代替,原来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补充的关于国库集中。政府收支。部门预案等内容。此外配合财务方面的有关制度,事业单位会计考虑了财务。预算。资产。成本等客观需求,对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不同行业进行对比提供了一致性标准。
(一)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法律体系更完善
形成了有关财经制度的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地对解决法律法规问题,人们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财务法律体系立法更加合理,预算管理法律意识更强,形成了比较好的法律环境。法律体系取得一定成就,财务法制更加健全,操作更加合理。规范。合法,财政预算管理运行效率得到较大提升,财务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得到增强,公信力得到提升。
(二)预算编制方法进步
旧的预算编制出现了较大的弊端,当前的经济环境已经不使用于旧的编制制度,预算的制定存在不严谨。不科学,改革旧的预算编制制度很有必要。目前引用的零基预算,使用时更加合理,时应当今的经济社会环境。另一方面,预算资金较少中间环节,直接拨付到项目上,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再分配的发生,极大避免资金挪用情况的发生。改进后的预算编制办法,可以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实现预算的目的。
(三)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反馈
重视预算后绩效的反馈管理,加大各个环节重视力度,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地分析,绩效考核之后,把反馈的信息及时的反馈个相关单位和人员,所有对象进行相应的总结,找出存在的差距,需找解决办法,提高工作质量。通过预算,强化通过预算应对风险的能力,重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特别重视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从各个方面评价项目进展的科学性。
(四)完善后期绩效预算考核
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预算进行评价考核,考核时根据投入产出,社会效益。项目目标为导向进行。采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体现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的完成程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财务监督和管理方面进行合理创新,需找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并进行相应推广。
三。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创新的措施
(一)加强对预算的监督,责任和权利基本对等
由于管理者对预算的监督松懈,造成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信息存在失真情况,相关负责人要加强监督和管理,把事业单位发生的收支都归入预算机制进行核算,实现资金管理高效。规范。在预算会计中均衡权利和责任,使责任和权利基本对等,避免权利过于大于责任,保证会计信息透明,客观反映单位资产。负债。财务运行情况。强化责权发生制,只要是本期发生的费用,即计入会计子目。通过合理的会计规则,科学准确确定事业单位的资产和现金流量,正确地进行成本分析。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产生的数据进行处理,实现对数据的高效处理,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动进行实时监控。注重职工职业素养提升,恪守会计职业道德和行为规则,严格监控会计事项的真实性,推动责权发生制的不断完善,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各方面增强会计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和透明性,严格遵守责权发生制。作为会计工作的主体,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于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具体来说:一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学习培训工作,注重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推动会计工作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要严格把握招聘环节,招聘时一定要选择具有一定专业素质而且具备资格证书的人员,不能为了节省成本而选择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人员从事该项工作,并且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和会计电算化,从而将会计在管理中的作用更好发挥出来。
(二)完善预案会计信息系统,增加财务报告的透明度
会计信息化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了传统的会计工作中,然后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通过对当前的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总结才逐渐形成的,而会计的信息化和标准化能够更准确界定会计活动中的相关事物和概念,有利于保证会计活动的顺利开展,能够帮助单位的决策者更好进行经营决策,使各个行业能够健康发展。信息系统可以满足会计信息系统使用者的需求,因此,事业单位如果没有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不具有针对性,就难于男足信息系统使用者。事业单位建立信息系统,可以提高信息的获取。利用效率。有效地利用信息,单位可以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评价体系,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度,提高会计质量。因此,事业单位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能够增强财务信息处处理的系统性和准确性,实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重视预算会计目标管理,科学编制预算
使用科学的方法编制预算,重视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编制的管理,保证会计信息不失真。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做好细节,防止出现错漏和重复编制,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合理配置,预算资金的利用效率,公共的资金公共化,透明。公开。对事业单位收入进行合理考评,限定合理范围,吸收企业会计的优点,进行会计细化;在现今使用上,实行责权发生制代替收付实现制。从而可以对事业单位的运行进行全面的资金分析,保证收付平衡还有稍有结余,达到决策科学合理。
(四)完善事业单位预算体系,增强针对性
现阶段,的事业单位会计和财务会计存在较大的不适应性,系统性统筹规划比较欠缺,缺乏针对性,由此造成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不合理,有较多不完善之处。完善事业单位预算体系,是对预算会计的合理改革。所以,事业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应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合算的实际特点,对事业单位预算体系进行合理完善,解决实际问题,体现科学性实用性。参考西方发达国家事业单位预算的处理办法,吸收相关理论,汲取企业会计改革的经验教训,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和实际操作办法。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遵守统一会计的前提下,形成规范高效的核算制度,增加会计核算指标的可比性和统一性。
(五)在建工程科目的引入和基建制度并行
在建工程科目随着这次修订,进入会计科目,从而解决了在建项目支出长期以独立之处形式进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进一步完善。国家对基建账户管理越来越严格,基建账户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事业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自建项目,都是从零余账户中拨取,事业单位拿到到账通知书后,按照最新会计制度的要求,记入财政补助收入“,或者记入基建拨款“。
四。结束语
新的会计制度相比较原来的会计制度有了较大的改进,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于事业单位改革又迈出了一步。结合的实际情况和新会计制度的要求,相关单位和有关主管部门探索会计制度创新管理办法,才能有利于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随着国家各项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各项制度将会继续优化,各项制度。规范。法律逐步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管理的效率将会越来越高。
如何做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创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