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新改革要点
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事业单位传统的会计制度的不适用性越来越突出,其无法起到防范及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极为不利,由此可见,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迫在眉睫,会计制度的改革是适应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与必然要求。
具体而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制度落后
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分配的方式也逐渐向着经营管理型转变,全面落实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该制度模式下,仅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有资格对财政资金进行储存。支付。结算等操作,从而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的管理强度。并且政府集中采购通常是直接支付,事业单位需要调整纳入预算管理的会计核算,才能保证相关业务的会计信息准确。清晰的体现在会计核算科目及财务报表项目中。但是现行的会计制度却严重滞后于财政预算体制的改革,并且虽然已经发现会计制度与预算管理之间存在不协调因素,国家也未对这一矛盾进行协调,导致预算会计制度处于被动的状态,并且简单的修正会计核算规范无法满足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
(二)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存在问题
在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制度中,其所应用的固定资产并未计提折旧,也不计提减值准备,而是根据事业及经营的收入比例获得相应的固定资产修购基金,即从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的设备购置费及修缮费中各支取一半,以保证固定资产及时得到维护与更新。这种方法不仅导致成本不完整。价值有背离,而且根据比例获得修购基金的作法缺少科学的计提依据,修购基金无法真正抵消固定资产维护及更新所产生的各项费用。
(三)无法提供完整透明的会计信息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会计目标一直服务于政府预算管理的需求,这种作法自然而然无法照顾到事业单位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所需要反映的会计信息的需求,也忽略了社会公众及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范围限于当期资源,会计信息也仅包含预算执行及现金流量信息,整个过程无法突出资金使用主体所需承担的管理责任。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要点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进行改革:
(一)建立统一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现阶段财政总预算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相对独立,存在严重的信息障碍,弱化的财政监控的效果,因此要针对这一现状进行改革,对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整合,建立统一。与国情相符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完善包括审计报告。政府财务报告。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基金财务报表。会计报表等多项内容在内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以更全面。系统的反映出政府的财务状况,对政府会计综合信息的披露予以规范。
(二)引入权责发生制,强化固定资产价值管理
全新的公共管理体制下,事业单位会计要向着权责发生制的方向发展,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下,只有在提供服务时才可确认收入,并且接受服务后要将对应的义务确认为当期费用,该项费用就作为债务而列入资产负债表。财务报表需要将事业单位的财政状况。运行成果如实。完整的反映出来。由此可见,权责发生制适用于资产。负债。收入支出。财务报告等各个方面,逐步由现行的收付实现制转变为权责发生制。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提高固定资产价值计量的标准,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以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价值不实,提高各类固定资产价值管理的有效性。固定资产的核算可以参考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制度规定进行调整,比如取消固定基金。设置累计折旧等,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并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列入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经过调整后,可以将固定资产的净值。盈余情况等真实。准确的体现出来,最大程度上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此外,还可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核算制度,将固定资产价值的增减通过核算的方法反映出来,为追究固定资产流失责任提供依据。
(三)优化系统,改进财务报表体系
要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改革,会计报表中就必须包含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等内容,其中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为新增项目,并对报表的结构。项目及排列方式进行改进。比如借鉴国际通行的作法,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排列顺序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原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支出“等项目则被取消。事业单位按照年度。月度等编制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的编制依据。编制基础。编制原则及办法不得随意更改。总之,优化财务报表体系可促使与会计惯例更加协调,并且提高了报表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及实用性。
三。结束语
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运行与经营逐渐与政府脱离开来,形成了独立或半独立资源的会计主体,其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时出现诸多问题,因此需要针对现实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进行多方位。循序渐进的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促使其更加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试论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新改革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