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中国成立到会成立前会计理论研究现状
(一)关于会计属性的讨论
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经济政治基础发生了GM性的变化,社会性质由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转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变革,会计作论文网为一门社会学科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也要适时地做出改变。当时由于受苏联和英美会计模式的影响,要建立的会计理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弄清会计属性的问题,因此,一场关于会计属性的讨论应用而生,社会主义会计和资本主义会计到底有什么区别,会计核算是否具有阶级性等问题在学术界展开了讨论,这场讨论为按苏联模式进行会计理论和制度的建设和会计教学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为讨论普遍认为会计计量具有阶级性。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采用社会主义会计计量模式是理所应当的。
(二)关于会计核算对象的探讨
到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另一个问题又被会计研究者提上议程,那就是会计核算的对象,五十年代后期,关于对会计核算对象的讨论受苏联的影响,是苏联出版的会计核算原理“中提出的关于会计核算对象持有不同意见而引发的,苏联会计理论认为会计核算的对象是各类企业和组织,用货币反映。监督和总结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及物质基础的社会主义财产“对这一看法会计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会计核算的对象应该是在企业。事业及机关等单位中能够用货币表示的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及社会主义财产“(高级财经院校会计教材编写组,1963)还有一种比较新的但被普遍接受的观点就是企业及其他单位的资金运动“还有其他多种不同的提法,在这里不一一列举。这场关于会计计量对象的争论是由学术界发起的,此次讨论无论是在参与的人数及持续时间方面还是在发表的论文方面都是空前的,它的贡献不在于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而在于以会计核算对象为起点激发了学术界编写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和原理教材,丰富了会计研究的著作,激发了人们对会计的思考。
中国会成立之前,由财政部组织编写的会计原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基本会计工作经验进行的一次理论总结,这一时期会计研究表现为百家争鸣“的特点。在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背景下能够摆脱苏联在会计领域某些问题上的束缚,提出自己新的见解是十分不易的。
二。中国会成立以后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繁荣与发展
会计理论和其他理论一样具有继承性,虽然在建国初及后来一段时间内会计研究受到极左思想的影响,发展及其曲折,但是总体上说还是在曲折和迂回中前进的,这一时期会计理论研究为后来会计研究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改革开放为会计研究提供了开放的政治及经济环境,恢复了知识分子的名誉和地位,解开了限制知识分子的思想枷锁,他们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会计理论思想,并结合的实际和实践进行会计理论创新,会计理论研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
(一)关于会计职能的探讨
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会计理论研究呈现繁荣局面。首先,会成立之初,就引发了关于会计职能的讨论,由于之前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制度,生产分配均是按计划进行,国家财政决定着企业的财务,而财务又决定着会计的职能,会计职能是相对较为简单的核算,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只是一种简单的核算工具,因此,人们对会计本质的认识是一种工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越来越重要,其职能也不在局限于简单的核算,还有监督,管理等职能。在各种思想的交锋讨论中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观点,即信息系统论“(杨纪琬,阎达五,1980)和管理活动论“(余绪缨,1980)。其次,引进并发展了管理会计,在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为余绪缨教授,八十年代出版的管理会计标志着管理会计在引进消化并结合的具体国情得到发展。
(二)制定及完善了会计准则
再次,这一阶段会的成立还促进了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完善及其理论的研究,八十年代后期,伴随着改革开放过程中引进外资的需求大大增加,股份制企业及跨国公司的发展,要求企业会计核算。财务信息披露及财务报表编制等问题上与国际接轨。最后,这一时期,在中国会的引导下也引发了对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的建设与研究,在中国会成立之初就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提高经济效益的会计方法体系作为目标,在后来会计理论问题的研究工作中基本都以此目标为中心展开的。
三。未来展望及结语
会计作为一种计量手段,服务于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促进其自身的完善和发展,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现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知识经济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将会给会计带来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和新挑战,面对新的形势,会计的将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出现的新问题,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加快会计理论及会计准则的研究,在保证中国特色的同时研究国际文献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最求学术贡献和国际影响力,力争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现代会计理论研究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