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 上一篇:创业板上市公司债务结构与成长性关系研究
- 下一篇:江苏鑫力物流企业纳税筹划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3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数据越来越庞大,因而审计的业务量也在不断扩大,传统的人工审计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人们开始尝试使用计算机解决这一问题,于是机算计审计方式开始登上审计的舞台。相比于传统的人工审计,计算机审计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准确度高,审计信息明确等特点,势必会取代传统审计的地位。然而,我国的审计人员对计算机审计的认知有限,加上传统的审计方式根深蒂固,也没有适用的计算机审计软件,这大大增加了计算机审计的风险性。本文通过比较传统审计和计算机审计的异同,分析计算机审计风险性的成因,再通过国际对比,从而找出降低计算机审计风险性的方法与对策。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审计的出现和发展通常是伴随着经济政治发展而进行的。审计较早出现在英美等国家,由于这些国家的审计起步较早、发展历史久远,所以对计算机审计风险的研究起步也较早且发展较完善。现针对研究的需要从国内外不同研究学者的研究角度出发对研究成果进行阐述:
在美国审计准则看来,审计风险出现是因为审计者没有发现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也没有提出正确的修改意见,从而产生的风险。该时期也有学者针对计算机的审计风险提出了相关的措施与对策,如Rezaee(2006)就针对如何控制计算机审计的风险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就审计人员而言,提出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对传统的审计知识结构进行革新;就审计技术而言,打破传统的依靠手工进行审计的方式,依托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就审计理论研究而言,一方面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计算机审计风险的理论构架和建设,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计算机审计人才的培养,并积极推动计算机审计理论的研究。
由于我国计算机科审计应用领域起步较晚,所以关于计算机审计的研究与应用尚处于发展阶段,而且在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后发现,我国关于计算机审计的研究在21世纪才刚刚兴起和发展,而且尚未形成研究领域的统一成果。秦海青在2005年提出传统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以及报告风险和法律风险等新形势下的风险因素。从审计系统的不同主体出发是对于计算机审计的新形势研究,徐庆荣(2005)就从审计的主体(审计工作人员)、审计客体(审计单位)和审计环境(审计过程需要考虑的周边环境)三个方面对审计风险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如下阐述:审计主体方面:审计工作人员素质低下,知识掌握不全面、风险意识薄弱和实际的审计操作技术不熟练等原因;审计环境方面:新形势下存在多方面的系统环境,带来审计环境的变化,从而产生了审计风险;审计客体方面:被审计单位的审计系统不健全,生产管理不到位,存在严重阻碍审计进行的因素。赵亮(2010)提出应该建立统一的审计数据标准和审计预留通道,并且完善教育机制,从而降低计算机审计风险。源^自·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
综上所述,尽管存在大量的研究成果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但由于我国应用计算机科技开展审计工作的时间较晚,因此关于计算机审计的研究起步也较晚,发展较慢,在进行相关材料收集整理时发现国内关于审计风险的研究尚少,而且没有在学术界形成关于审计风险的一致观点和理论;而国外的审计风险研究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起来的,发展相对完善,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总之,在我国计算机环境下,风险审计的发展还需要大量的研究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