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献综述
(一)回顾传统会计假设的发展历程
意大利复试账簿最早记载到“在三本账簿中合营的资本账户必须和自己的资本账户分开登记”,“会计主体”的概念开始出现。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的推动下,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崛起,“现代会计之父”巴其阿勒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即在计算任意事物的价值时能且只能采用一种货币单位,“货币计量”的概念开始出现。在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下,发展到1673年,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签署了相关的《商业条例》,该条例明确指出商人必须每两年编制财务目录。这一条例的签署也彰显着“会计分期”的概念逐渐形成。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的推动下,经济、政治、文化大发展,经济重心慢慢过渡,变为持续经营的工业生产,这样的大背景下,持续经营假设的概念开始形成。1922年,威廉·安德鲁·佩顿(AAA的创始人之一)出版了《会计理论》一书,书中总结了会计假设的概念和七项会计假设,会计假设得以理论化、系统化。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第三次工业的浪潮下现代四大会计基本假设最终形成,发展到现今的21世纪,成为传统的四大会计假设,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文献综述
(二)网络经济对会计假设的冲击与适应的文献回顾
网络经济的大环境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的形式也在发展,出现了虚拟的企业形式,或是以实体企业存在,出现虚拟的项目或是企业之间虚拟的合作项目的形式。虚拟的企业或是项目或是其它新形势带来的企业发展的变革是否会影响传统的会计假设?对这类问题的思考使研究这一课题成为必然,不少前人学者也发表了文献,提出各自观点:
1.网络经济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
对于网络经济的发展是否影响了会计主体假设,主要有三种观点:以2001年9月任永平教授在《财务与会计》中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即:虚拟企业一方面具有明确的企业边界,另一方面再加上核心功能的保留,竞争力和稳定性的特点更加突出,因此,虚拟企业始终适用于会计主体的假设条件,并不会对会计主体假设造成冲击;而孙克新2001年7月在《上海会计》提出另一种不同的看法认为:虚拟企业不是也不可能是会计主体,由此会计主体假设不会因为虚拟公司的存在而被否定甚至是变更; 2004年,庄明来教授的《电子商务会计研究》一书发表的看法为代表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尽管实体企业在企业运作经营就与虚体企业明显不同,但是无法否认的是不管是实体企业还是虚拟企业都以企业的形式存在,这是它们的共性所在,既然它以一个企业的形式存在并被承认,那么会计主体也定然存在,但是这一观点也指出由于实体企业和虚拟企业运作平并不相同,会计主体假设的内涵因此也就存在差异。
2.网络经济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
对于网络经济的发展是否影响了持续经营假设,葛家澎教授在2002年1月的《会计研究》的观点是:因为短暂多变的经营期限是虚拟企业较为明显的特点之一,虚拟企业不再适用持续经营的假设;而任永平教授为首的另一观点则认为,随着虚拟企业的出现,企业的核心能力逐渐形成,竞争难度日益提升,持续经营也因此将更加名副其实;此外,陈晓航在2004年的《财会月刊》中也提出虚拟企业与持续经营假设并不相悖而行,虚拟企业的出现只是对持续经营假设内涵的进一步延伸。
3.网络经济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