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崔波,尚新丽。论康有为《大同书》的社会构想[J]。南都学坛。2000(1):24-26
[2] 蒋锐,鲁法芹。康有为大同学说与中国传统大同思想[J]。社会科学研究。2013(6):59-64。
[3] 贺琤。康有为政治制度改革思想的形成及变化[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1):99-101。
[4] 康有为撰,蒋贵麟主编。《孟子微》,《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5)[M]。台北:宏业书局。1988。
[5] 杨健。康有为《大同书》中的佛教情怀[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 (9):29-30。
[6] 汪建华。《大同书》对儒家传统政治思想的扬弃[J]。船山学刊。2001(2):92-95。
[7] 马洪林。康有为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8] 康有为。大同书[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
[9] 张桂林。西方政治哲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00。
[10] 刘少杰。康有为的实证精神及其制度社会学[J]。社会科学研究。2010(5):81-87。
[11] 曾亦。论康有为《大同书》中的婚姻、家庭问题[J]。社会科学。2015(6):124-135。
[12] 刘世红。的催化剂: 康有为“大同之学”的再解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65-71。
[13] 宁宁。通向大同之路——康有为大同思想简述[J]。湖北社会科学。2009(2):166-168。
[14] Dmitry E Martynov, Yulia A Martynova。 Global Utopias of H。 G。 Wells and Kang Youwei: Comparative Confrontation[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5(5):62-70
[15] 李进忠。解读《大同书》中的人本zhuyi意蕴[D]。西北大学。2009。
[16] 韦宏论。康有为“大同思想”对“建成小康社会”的几点启示[J]。时代教育。2013(1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