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研究区概况
徐州市位于江苏省的西北部,介于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34°58′之间,面积11258平方公里。徐州正好处于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的交界处。徐州的北边是微山湖,西边和安徽宿州相连,东边是江苏连云港,内有京杭大运河穿过,又是陇海、京沪两大铁路的交汇处,作为尽次于河南郑州的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交通发达便利,是华北平原重要的交通枢纽。2015年调查显示,徐州市长期定居的人口数是866。9万,GDP达到5320亿元,徐州7362。74hm2耕地面积。由于飞快的城市化和人口的迅速增加,土地利用方式不断地变化,严重影响着该区域的生态系统,因此很有必要以及意义去研究该区域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2。2碳排放计算方法论文网
形成二氧化碳主要有俩个原因,一个是来自大自然排放,另一个则来自人类的社会活动,本文主要研究人为原因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耕地中农作物生产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主要能源消耗作为主要的碳源,本文只研究农作物、煤炭、石油、天然气产生的碳源。林地和草地中的植物进行碳循环的过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称为碳汇。利用耕地的碳排放系数可以计算出耕地里农作物在碳循环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利用林地、草地的二氧化碳排放的吸收系数能算出林地和草地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各类碳能源消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使用碳能源消耗的碳排放系数算出来,下面为区域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公式:
式中:C为总的碳排放量;CY是各类二氧化碳排放总量,CH是二氧化碳的吸收总量;gC和nC依次是耕地里庄稼生长中进行碳循环过程中和各类碳能源燃烧形成的的二氧化碳,lC和cC依次为林地和草地中的各类植物在碳循环过程中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
SG、SL和SC 分别为耕地、林地和草地的面积;δA、δL和δC分别为耕地、林地和草地的碳排放(吸收)系数;Qi为能源i的消耗量;θi是能源i的碳排放转换系数,n为碳能源的总类数。具体系数参见《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8]和相关研究成果[9-14]表1。
表1碳源(汇)排放系数
名称 类型 数值 单位
耕地 碳源 0。0422 kgC·m-2·a-1
煤炭消耗 碳源 0。7329 tC·t-1
石油消耗 碳源 0。5574 tC·t-1
天然气消耗 碳源 0。4226 tC·t-1
林地 碳汇 5。7700 kgC·m-2·a-1
草地 碳汇 0。0021 kgC·m-2·a-1
在这里,本文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做了的解释定义,使用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来观察在建设用地、林地、耕地、草地的发生变化时二氧化碳排放的变化情况,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指数能够用来估计草地、林地、耕地以及建设用地的变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即在四类土地总面积中,一个单位的面积形成的二氧化碳和吸收的二氧化碳的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