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国外文献综述
发达国家在旧城改造中经历了一定的经验,欧美发达国家也曾经历过大拆大建的 阶段,但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反思后,兴起了城市历史保护运动。例如,美国的城市更新 是清理重建,对于生活居住区的改建主要是以旧换新和加层扩建。
现代zhuyi的城市规划理论是希望将城市问题化复杂为简单,因此产生了对城市分区的一系列简单的划分套路,导致城市活力丧失,千城一面,失去特色。简·雅各布 斯明确地提出:在城市规划中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如何将不同的用途进行综合,从而可 以产生足够的多样性,以此来支撑城市文明,而混合用途本身并不像一般认为的会带 来视觉污染或交通阻塞等问题,反而是体现了在高度发展的情况下的复杂的秩序。发 达国家当时对于城市改造最典型的做法就是将贫民区清除,然后用更高税收的住宅区 取代,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不是消除了贫民区而是使贫民区进行了转移。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6]提出“城市活化论”,并且讲了作为公共活动区域的 街道是城市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需要重点规划的,街道要短且容易拐弯。城市的多 样性理论,包括基本用途混合,有一定比例的老建筑,人流密度要能达到足够的强度, 坚持“非贫民区化”的原则,保留低收入居民区,限制车辆不是靠一系列的政策规则, 而是通过城市本身的作用在对城市的设计中达到限制车辆的作用。文中提出了一种不 间断的小规模开发及改造模式,认为小规模改造是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还提出了一 套可以保护城市特色的原则与方法。
英国是从“以地产开发商为主导的城市复兴策略”慢慢转型成为“以文化为主 导方向的城市复兴策略”,以城市复兴为目的和手段对历史老城进行保护,应用于废弃 工业区的更新上,并成立英国遗产委员会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7]。
进入后福特zhuyi时代,西方城市功能由曾经的工业生产型逐步转为信息服务型。 德国是一个以发达的制造业作为经济支柱产业的工业大国,一直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与更新作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并在这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德国受其历史 发展的影响,为此制定的可持续发展型的城市更新在政策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标 准、地方开发策略、邻里政策来保障实施的顺利进行;更新范围包括城市内、城区和 周边地区,对将闲置用地再开发,因地制宜而不是单纯地用统一模式进行改造;在实施 管理方面,设置了三级相关文物保护组织机构。除此以外,德国还通过多种渠道来源成 立基金组织支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更新改造,其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8]
加拿大学习采用了源自美国的公众参与,并且相对于美国来说因为没有美国那么 严重的种族问题,吸取了教训,所以在程度和范围上,加拿大更加温和,处理方式上 也更成熟。美国的公众参与不仅仅体现在规划上,在一般的市政方面,各城市的市政府 也有不同的设计参与模式。在美国,像开发商、商团、古建筑保护等这些比较大的利 益组织都有雇用专业的规划师,另外也有志愿规划师组织为社区服务。[9]杨杞[10]介绍了美国对历史建筑物保护与再使用、再发展的做法,可以对我们的古 迹保护工作提供某些值得借鉴的有益经验。
阳建强[11]探究剖析了西方现代城市更新运动的思想来源和相关的政策演变,并对 它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作了描述,揭示了西方现代城市更新运动曾经是以简单的大 规模拆除重建为主,目标形式单一、内容狭窄,主要是对贫民窟的清理,然后逐步演 变为以渐进式改建为主、目标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自建更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