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也为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社会学习理论区别于行为主义之处是在与,它并不反对对个体内部因素如认知因素的研究,认为个体行为的变化是由个体的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它的主要观点是:个体社会性起源于以偶然强化为中介的直接学习和模仿。例如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部分幼儿通过观察做出“何种行为在何种场合中是适宜的”假设,之后便付诸实践,并且得到肯定,则行为就会不断强化。而其他幼儿通过对此的模仿学习,慢慢形成了行为习惯,实现了社会化。班杜拉在模仿学习中指出其第一个子过程是注意过程,即儿童对模仿行为的注意。音乐作为幼儿培养习惯的手段能够有效地唤起和保持儿童的注意。
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论认为人的智力不能以传统的智力测验出来,智力内涵中所包括的多元,加德纳认为,构成智力者乃是以下八种能力: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多维度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其中的音乐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音乐、习惯联系密切,强调教育内容的互通整合,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成长。
发生认识论的观点: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不是镜照式的,而是人通过大脑思维进行的能动性构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中所说:“客体只是通过这些内部结构的中介作用才被认识。”对主体的能动作用作出了阐述。幼儿对客体产生兴趣,进行探索和情感体验,产生一定的认识,最后认识作用于行为。
(二)、国内相关文献
查阅国内文献,直接论述音乐与幼儿习惯之间关系的十分罕见。所以我具体查找了有关幼儿习惯培养、音乐对幼儿全面发展作用、音乐教育与情感体验、幼儿听觉特点等方面的文献。
1、幼儿习惯培养方面的有关研究
关于幼儿习惯培养方面,研究认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得以实现。胡琼的《浅谈幼儿习惯的培养》一文中提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应坚持两个原则:在指导中以身作则和以赞扬为主。文中主要阐述了幼儿习惯——饮食习惯和学习习惯。其中学习习惯又分为: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幼儿倾听习惯、培养幼儿发言习惯。研究主要阐述了幼儿培养习惯的重要性,以及习惯的培养得慢慢来,持之以恒。笔者认为环境对幼儿习惯的培养影响很深。这个环境包括幼儿园的集体环境。将孩子送到幼儿园进行习惯和理念的培养渗透,集体环境的作用非常大。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应该注重情感渗透教育,音乐能够给人们带来情感体验,因此音乐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幼儿的行为。学前期幼儿正处于个人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情感体验也逐步丰富,富有情感性和感染性的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的情感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它既可以使幼儿兴奋,又可以使他们镇静、轻松、消除紧张和不安,以获得情感上的平衡。因此,应利用音乐本身没的感染力,让幼儿多参加各类富有感染性、情绪性的音乐活动。通过体验音乐本身所表现出的形象美和形式手段美,既能使幼儿的积极情感逐步丰富、深刻起来,又能对幼儿的思想意识、道德行为、情绪体验、个性特征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幼儿午睡前播放轻柔音乐,营造了安定柔和的氛围,给予幼儿安静舒适的体验,慢慢改变其行为。对于幼儿习惯的培养不仅要有良好的环境氛围,教师还需要一定的教育和适当的强化,一遍遍的练习之后才能形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