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语气词“吗”的本体研究“吗”作为“两个半”汉语疑问语气词之一(陆俭明 马真 1999:265) ,其主要句法功能是用来构成汉语疑问句。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1989)开始,汉语学界对疑问语气词“吗”的探讨,视角众多,成果丰硕,或追述其语源演变(王力 1980;钟兆华 1997),或讨论其句法功能(吕叔湘 1999;朱德煕2002;刘月华等2001),或对其进行语义、语用分析(赵元任 1979;黄国营 1986;徐晶凝 1998;张伯江 1999等)。总之,“吗”是得到学界认可的出现在疑问句句末负载疑问信息的典型疑问语气词 。 
        黄国营(1986)从逻辑学视角分析了“吗”字句的语用用法,并讨论了“吗”字的本源,认为汉语中的语气词“吗”字源自正反问句。钟兆华(1997)指出“吗”字是由“么”字发展而来,并对“吗”的历史发展过程作出详尽的描述,并进一步探讨了“吗”在疑问语气词时的具体用法。赵元任(1979)提出“吗”用在是非问句,在此语境中,即使对于确切的答案也持有半信半疑的态度,就数学统计来看概率低于1/2。 吕叔湘先生在(1999: 374-375)中指出,“吗”用于是非问句末,表达疑问语气,在表示疑问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时使用;另外,疑问语气词“吗”可以用在反问句中,这种反问句有时会包含质问、责备的语气。这种句子有语气副词“难道”等时,语气更重。40883
    2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吗”字句的研究
    学界针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吗”字的本体研究和汉语二语教学研究成果较少,较多是对语气词“吗”进行的偏误分析,然却过于流于形式。唯有徐丽华(2002)、赵果(2003)、李静(2005)、叶柳(2010)等几篇文献对“吗”字的讨论较为深入,参考价值较大。论文网
    徐丽华(2002)以初级阶段的外国留学生为受事群体,展开调查,同时结合正反疑问句固有的特点和语气词“吗”的适用范围进行比较,针对外国留学生大量出现的偏误情况提出自己的教学见解。赵果(2003)主要考察对象是15名汉语水平为零起点的美国留学生,以四个月的时间为期限,对他们习得“吗”字句的语用情况进行考察。结果如下:
    第一个月    第二个月    第三个月    第四个月
        句数    比率    句数    比率    句数    比率    句数    比率
    “吗”字句总数    33        23        51        34   
    高疑问句    23    71%    18    74%    24    70%    21    61.7%
    低疑问句    10    29%    5    26%    17    30%    13    38.3%
    无疑问句    0        0        0        0   
     表1 “吗”字句习得情况统计表
    由表1可知:经过分析比较后初步发现,留学生对“吗”字是非问句的语序习得很快,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指出“肯定语气+吗”习得顺序优先于“否定语气+吗”。
    周小兵、朱其智、邓小宁(2007)对语气词“吗”第二语习得作出细致入微的分析研究,并引入数学模型,针对初、中、高不同层次的汉语学习者,对其语义的敏感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建构语气词“吗”的二语习得路径。同时,对汉语教材在语言项目“吗”上的编排,对不同层级的外国留学生习得语气词“吗”的策略提出自己的见解。
  1. 上一篇:报刊标题阅读教学方法文献综综述和参考文献
  2. 下一篇:离职员工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1. 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2. 琼瑶小说“愿望满足”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3. “韩流”现象文献综述

  4. “汉字英雄”活动的现象...

  5. 《西游记》“心猿”文献综述

  6. 古代汉语中“与”的用法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7. 淮阳“泥泥狗”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8.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9.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10.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11.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12.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13.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14.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15.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16.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17.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About

优尔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youerw.co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