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集大成者。他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蕴含深刻的思想。现从小说方面来解读鲁迅,感受鲁迅小说中特定的时代背景特征,体验鲁迅小说中的各色人物面貌、心理、情感,以及一些人物的“畸形”心理,进而深刻挖掘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感受各色人物身上所体现的关于“生”的特征。44320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参考的文献资料,有一部分为我的论文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论据,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具体如下:
刘雪松的《浅论鲁迅小说中的生命意识》:本文拟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出发,以其小说文本为依据,描述鲁迅小说的"趋内"特征、探讨鲁迅对于生命的意识和思考。鲁迅是两百年来第一位对我们族群的生存境遇和人的生存境遇产生荒谬感的人。世界的乖谬,死亡的威胁,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性格,加上"五四"启蒙思想中个性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的影响,使他更关注普通人的命运遭际,更多地是关注人的生存形态和生命价值,以更深入的笔触挖掘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揭示病态人生和病态心理的形成原因。紧紧抓住生与死——人的生命的起点和终点这两个重要环节进行了突出的展现和深刻的剖析,他超越世俗,向上下左右追问人生的终极意义,从而表现了揭出病根,引起疗救者注意的创作目的。
苏超的《略论祥林嫂的悲剧形象》:本文对《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进行了分析,祥林嫂勤劳、质朴、能干,但在旧社会得不到做人的权利,不为社会容纳,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侵蚀、被破坏最终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可伶人物。文章从三个方面对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进行了论述:社会的残酷、人世的冷漠;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祥林嫂的奴隶性格。
黄大力的《生命意识的显现——鲁迅笔下的孤独者形象》:孤独者形象可以说是鲁迅小说的生命意识具体体现,本文主要分析了孤独者的思想感情特征以及文化思想背景。孤独者与作者的经历、生活状态、人格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批人物与作者共生与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论文网在他们身上可以寻出鲁迅的蜕变与超越,寄寓着某种鲁迅特有的精神气质、情绪感受。
王源的《童年创伤体验与作家的深层关系》: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现当代的大多数作家,都过早地承担磨难和不幸,或拥有孤独悲凄、充满苦难的童年体验,或者是从小生长于单亲结构的家庭。由此造成的精神创伤,无意识中被压抑在内心深处,造成他们独异的个性心理气质,成为他们后来创作的重要心理背景,不仅制约着他们题材的选择、主题意蕴的表现以及创作风格的形成,而且还成为他们一生创作中永不衰竭的创作资源。
袁彩虹的《中国三十年代典妻题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析》:本文在吸取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典妻”题材的小说作品,将二十世纪二、三是年代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分为三类: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隐忍却不麻木的女性形象和愚昧而不自知的女性形象。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典妻现象产生的缘由,女性形象的分类,与鲁迅小说中劳动妇女形象的对比进而得出二三十年代女性形象的特点,阐释女性被典卖的深层缘由。
文献的阅读对我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从中吸取了前人一些比较好的观点,加以适当运用,吸收为自己的东西。一篇论文的完成需要下很大的功夫,阅读大量的资料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著作与期刊资料的阅读都是写作论文必不可少的,在今后的写作中应注意理论与作品的实际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