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它描绘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博得了青年男女的深切喜爱,被贾仲明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不仅在于其表现力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进步思想,而且在戏剧冲突、结构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价值。自诞生以来,便引起轰动,并且一直在舞台上盛宴不衰。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44496
首先,《西厢记》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堪称经典,与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才子佳人小说不同。《西厢记》中的人物充满个性化,不管是痴迂的书生,充满假意儿的小姐,热心机智的小梅香乃至着墨不多的老夫人、杜君实和只最后出场的郑恒都吸引了学者们进行反复的探讨与研究。这方面的著作有:张人和的《谈(西厢记)的人物》,段启明的《(西厢)“三幻”同名人物性格辩》,林文山的《论红娘》,许总的《崔莺莺家世及行踪辩证》,孙鸿亮的《崔莺莺何曾作胡女》等。这些作品在对人物进行分析时论文网,带有很强的考证色彩,文学意义方面的影响相对较小。
其次,从语言特点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周义方的《论王实甫(西厢记)叠词艺术的声律美》从声韵的角度分析了文章语言的艺术美。朱恒夫的《西厢记语言动作性》主要从舞台表演时语言所包含的形体动作、表意动作等进行了分析。这些方面的作品有的是对王实甫创作时的绮词丽句、贴切话白或是口语及叠词的化用进行了研究,有的是对方言、修辞、语法等语言学问题进行了赏析。
最后,从艺术特色的综合性方面来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吴国钦的《语西厢艺术谈》从故事渊源、人物形象、戏剧冲突、艺术风格等方面对《西厢记》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论述,并将其与同时代的作品及《红楼梦》等爱情名著进行了相关比较。段启明的《西厢记论稿》在对题材、艺术特色及主题思想等方面研究外,还创新地对使用宫调和用韵进行了相关的探索。霍松林的《西厢述评》》在对艺术成就进行分析以外,还对张生与莺莺的故事渊源进行考证也对《西厢记》在历史上的不朽影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