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及网络消费的概念消费的概念《消费经济辞典》中对消费的解释是:人们通过劳动和费用,各种产品满足其需求和行为的过程。《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中提出:消费有狭义和广义的划分。狭义上一般指“个人消费”的消费,目的是为了使人们生活消耗品信息的需求得到满足,是重建人类生产力必不可少的条件。广义而言,包括不间断生存和个人消费,即整体社会不间断生产和消费,个人消费基本上意着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进而使个体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网络消费”内容的研究50147
关于“网络消费”的概念,也有广义和狭义的划分。广义指人们通过网络途径满足本身需求的消费过程。而狭义上认为是指网络消费买卖交易。朱晓春定义广义的网络消费:这是一种消费者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在网络上搜寻、交易物品的行为[3]。
按照不同依据,刘长春把网络消费区分为不同的类型。依据效用区分,包括探索、通信、网络教育等。依据目标区分,可分为直接消费,出产与经管的消费和电子商务 [3]。
网络消费的相关问题研究
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特征内涵的研究
官 波[4]认为其主要有以下特征:网络消费是边际效用递增的消费。网络消费是消费者支配的消费,其不存在范围的约束。
林晓珊[5]认为,网络消费文化的特征有概念的超前性论文网、行为的前卫性、形式的便捷性等特征。
关于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观现状及成因探究
陈似海[6]认为,:网络消费风险威胁大学生网络交易。网络消费是一种消费潮流。容易助长攀比心理。
郭占宇[7]指出,以下问题是大学生网络消费所具有的:风险意识薄弱。某些特定的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从众消费、高消费、虚拟消费增多。爱慕虚荣的攀比心理易出现。
杨传忠[8]认为,消费观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现今社会消费环境的影响,以及家庭消费观念的影响。
消费心理的研究
消费心理”定义
对于消费心理,许多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同意见。徐萍(2005)认为,这是一种对于社会消费环境影响下产生的消费行为产生的调控的心理现象[2]。高林琴(2008)认为,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消费的整个过程产生的心理活动。在本研究中,我们依据对高林琴的消费心理得出,消费心理是大学生对消费对象的需求以及其心理反应。
消费误区研究
研究发现,多个误区存在于大学生的消费中:毕艳玲(2007)认为,追赶潮流,超前消费的误区是许多大学生所具备的。大学生喜欢特立独行,具有自己的风格体系[9]。宋晓荣,甘露(2007)认为,盲目从众和任意性是大学生消费的误区。大学这个时期是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共存的阶段。大学生对物质和精神的满足有着强烈的自主需求[10]。申艳婷(2007)认为,大学生存在爱慕虚荣的消费心理。学生对自尊的需要十分重视,他们认为自尊满足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11]。
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因素研究
大学生消费心理影响包含多方面的因素。国内外研究者主要研究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因素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
关于对学校方面的研究,张谦(2006)认为学校消费教育、学生管理系统薄弱落后的消费教育是重要的原因。特别是学校环境管制不足是对学生消费行为不利的催化剂[12]。
关于对社会方面的研究,文军(1997)等认为大学生消费观被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而发生了偏差,媒体传播信息控制着其消费偏向和消费抉择。现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享乐型消费观,对大学生造成了较深刻的影响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