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湿化学反应方法,不论所用的起始原料(称为前驱物)为无机盐或金属醇盐,其主要反应步骤是前驱物溶于溶剂(水或有机溶剂)中形成均一的溶液,溶质与溶剂产生水解或醇解反应聚集成1nm左右的粒子并组成溶胶,经蒸发干燥转变为凝胶。按其产生溶胶-凝胶的机制主要有三种类型:①通过控制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沉淀过程,使形成的颗粒不团聚成大颗粒而沉淀,得到稳定均匀的溶胶,再经过蒸发溶剂脱水得到凝胶。②通过可溶性聚合物在水或有机相中的sol-gel过程,使金属离子均匀地分散在其凝胶中。常用的聚合物有聚乙烯醇、硬脂酸、聚丙烯酰铵、柠檬酸等。③利用络合剂将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再经过溶胶-凝胶过程形成络合物凝胶。
溶胶-凝胶法的优点是:能够保证严格控制化学计量比,易实现高纯化,原料容易获得,工艺简单,反应周期短,反应温度、煅烧温度低,产物粒径小,分布均匀。由于凝胶中含有大量的液相或气孔,在热处理过程中不易使颗粒团聚,得到的产物分散性好。因此,近年来颇受人们的关注。但目前这种方法本身还不太成熟,处理过程收缩量大,残留小孔等。最大的缺点是成本高和干燥时开裂。
(3) 固相反应法
固相反应法是一种传统的制粉工艺,是将固态原料氧化物粉末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然后经研磨、预烧、烧结而合成得到样品。反应物经研磨后得以均匀混合,再将它们加热到某一温度进行化学反应,这样在反应物之间就会形成固态产物。反应物会持续的通过固态产物层向其它反应物扩散,直到固态化学反应进行完全为至。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陶瓷样品,其优点是实验条件容易控制,制备工艺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并且该方法原料化学组分均匀,易于推广,适合陶瓷的大规模生产。
1.2.2BiFeO3陶瓷材料的烧结过程
BiFeO3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很多,其中应用较广泛的制备方法有:化学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固相反应法等。但是,不管利用哪一种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都必须经过烧结过程。因此,BiFeO3的烧结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工艺过程,是BiFeO3制备过程的关键。烧结过程不仅决定产品的外观和尺寸,并且决定了产品的电磁性能以及其机械性能。通常,烧结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升温阶段、保温阶段和降温阶段。(见图1.3)
图1.3烧结过程中T-t曲线
(1) 升温阶段
升温阶段即从室温到烧结温度的阶段,图1.3中,曲线的ab段即为升温段
阶。曲线陡峭说明升温速度快,反之则说明升温速度较慢。
升温阶段的低温区(约为从室温到 400℃),主要是坯件内的水分蒸发以及粘合剂的挥发过程,则此阶段需要缓慢升温,从而使蒸发物或挥发物等通过窑炉的上部管道能够及时排出。
从 400℃至烧结温度的阶段中,坯件逐渐收缩。在该阶段颗粒间发生固相
反应,并且材料中逐渐形成晶粒。此阶段中,升温速度可快些。
(2) 保温阶段
图1.2中,曲线的bc段为保温段阶。在整个烧结过程中,保温阶段对BiFeO3的磁性能影响最大。在该阶段内,坯件将会收缩至最终尺寸,同时晶粒也会逐步增大。因此必须选择合理的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如果烧结温度太高或保温时间过长,则会使BiFeO3内的金属离子脱氧,从而使晶粒的不均匀性增加,造成晶界变得模糊或消失,致使产品的性能下降。相反,如果选择的烧结温度太低或保温时间过短,则会使固相反应不完全,从而使晶粒生长不完全,造成气孔多,则产品的电磁性能也不高。
- 上一篇:暖通空调系统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 下一篇:残余应力疲劳源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
-
-
-
-
-
-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