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关于股利分配的研究目前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在手之鸟”理论、股利无关论、代理成本理论、信号传递理论、税差理论、顾客效应理论等,本文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对股利分配政策进行研究,因此本文的主要依据是代理成本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下面对这两方面的研究理论进行综述。64858
1 代理成本理论
现代企业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即两权分离。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代理人可以通过自己掌握的内部信息来为自己牟利。股东需要对代理人进行监督和约束,而代理成本理论就认为,股利正是股东用来约束代理人所使用的一种工具。
Jensen & Meckling(1976)将代理关系定义为委托人与代理人签订契约,聘用代理人为达到委托人的特定利益而承担一定责任,履行某种义务的行为。Rozeff(1982)针对委托代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应对措施。他主要从公司总成本角度考量代理问题,他认为,委托代理问题无可避免的会对委托人利益产生损失,为了将代理成本降到最低,委托人必须在监督、约束、订立契约等手段之外,釆取其他有效措施。在各种措施中,他们发现支付现金股利成为了有效约束代理人的一种手段。Easterbrook (1984)认为支付现金股利作为一种降低代理成本的有效手段,支付现金股利虽然会导致公司现金流出给公司运营造成压力,但是能迫使代理人因为再融资考虑而不得不接受资本市场的监督,为此代理人不得不努力把企业经营好,否则糟糕的经营业绩将无法在资本市场上进行有效融资。Johnson、Laporta、Lopez & Shleifer(2000)认为公司大股东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这些问题也是基于代理问题产生的,主要侧重于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总体说来,都认可了支付现金股利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公司代理成本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2 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理论是说,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当管理当局和企业外部的投资者存在信息不对称,管理当局掌握更多有关企业价值的信息时,股利分配政策具有向外界传递有关企业价值的信息功能。公司采用高股利政策会向股票市场传递一种公司盈利能力强,现金流量充足,发展潜力巨大的信号,这会促使公司股票价格上扬。该理论得到较多实证研究支持。
Lintner(1956)在广泛调查上市公司财务经理人的基础上,建立了股利行为模型,发现分配股利是传递公司盈利信息的证据。Miller&Modigliani(1961)认为在市场不完全时,现金股利能传递公司未来现金流信息,现金股利变化预示未来获利能力的变化。Fama and Babiak(1968)的研究证实了Lintner的观点。Ross(1977)证明:公司股利的增加能向市场传递一种无法模仿的明确信号,说明公司的前景已改善。Eades,Hess & Kim(1985)和 Ghosh & Woolridge(1988)都发现了股利削减伴随着负的超额收益而股利增加伴随着正的超额收益,使股利分配的信号传递理论得到了数据支持。
3 国内关于股利分配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我国学者对股利政策也从事了大量研究,由于国内从事股利政策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因此国内对于股利政策的研究是基于西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这里就不再赘述。本文将进行创业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国内研究进行综述。
原红旗(2004)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大股东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行利益输送;通过发放现金股利转移公司的现金;通过发放股票股利即“送红股”的形式将资金留存于公司进行随意支配而造成浪费,同时公司股利发放形式受公司规模的影响,大公司偏好现金股利,小公司则偏好股票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