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悠悠五千年,伴随着历史的长河永葆活力与发展,这是由其自身所具备的价值规律与时代特点所决定的。其中的一些管理思想哲理深邃,永世传承。本文拟重点介绍儒。兵。道。法四大家的管理思想,萃其精华,以对现代社会生活有所借鉴与启迪。
关键字:传统文化;管理思想;借鉴
论文网>1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绵延五千年而不绝,是由其自身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其所具备的时代特点决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农耕文化为主体,并吸收了游牧文化和海洋文化而逐渐形成的,是既恬静。和平又积极进取的文化,而包容。承顺则成了此种文化的核心特征。也正因为中华文化能够承顺前代。包容外来,所以她才能够绵延五千年而不衰。在这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管理思想便是一朵晶莹剔透。翻滚涤荡的浪花。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总起来说分两大类。其中一类属于宏观管理的治国学。所谓的治国学就是探讨治国方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治国平天下是一个终极目标,因此其中也就不乏关于探讨治国方略的思想。这些治国思想虽然在传统社会中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它却指导中国历代统治者完成了诸多辉煌的治国实践。从西周时期的成康之治“到汉代的文景之治“,从唐代的贞观之治“到清代的康乾盛世“,中国传统的治国管理思想无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妙用;另一类是治生学,就是探讨人生哲理。修身养性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家立业乃至治国平天下,没有好的修养是办不到的。因此说: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可见治生学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从教派。学派的角度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又主要体现在儒。兵。道。法四大家的文化当中。
2儒家管理思想的借鉴。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和孟子是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仁“。论语中讲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体现在管理思想上便形成以人为中心的基本精神,其本质是治人“。儒家思想把生产管理的主体__人,推到管理的前沿,符合现代管理思想以人为本的要点。儒家思想的代表作是论语,共20篇,492章,是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著作。其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重大的影响作用。直到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在中国封建社会,孔学占统治地位两千余年,已充分说明孔孟之道管理思想的魅力。中国宋代的开国宰相赵普曾标榜说:吾半部论语可治天下。“足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当人类社会进入了后工业时代,孔子的管理思想再度被人们所重视。日本工业之父涩泽容一的起家就靠论语加算盘“,已故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也是靠论语来管理并发展企业的。这些事例都充分说明,在现代管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完全可以继承发扬论语中的思想精华。论语中的管理思想的要点有如下几点:
2。1和为贵“的思想。
孔子讲礼之用,和为贵。“和“就是和气。合作。和睦。和谐。强调和“就是强调对人际关系的调整。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当作事业成功的三要素,而在三要素中人和为上。对于治生来说,和气生财。在一个企业中只有做到和“,讲团结。讲协作才能使上下级之间关系顺畅,平级之间不互相掣肘,共同努力,创造利润,实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对于治国来讲,和能兴邦,只有建设和谐世界。和谐社会,和谐城市。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理顺公务员。人民和人民代表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一国安居乐业,国富民强。
2。2中庸“的思想。
中就是正,庸就是融合。中庸讲得是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不是和稀泥。任何矛盾都有两个对立面,但两个对立面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解决矛盾就是把矛盾的两个对立面中正确的东西提炼出来,并将其融合在一起,使事情得到一个较为圆满地解决方式。在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管理中,过于偏执是最简单。甚至是最愚蠢的做法,往往会导致事倍功半的后果,而如果能执其两端而用其中。“找到事物之间联系的统一的方面并将其融合,则有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德治“的思想。
孔子在论语中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统治者要以道德来治理政事。教化万民,就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固定的方位,群星都会环绕在他的周围“。在管理问题上,不论哪种模式,就其本质而言,都可归入文化和制度的范畴,这是两条基本的管理路线。道德属于文化的范畴是上游,法制属于制度的范畴是下游。二者一上一下。一软一硬。刚柔相济不可偏废。而德治作为一种管理思想的提出,始于孔子。无论是什么团体,他的领导者必须具备较团体成员更为高尚的道德水准,只有如此才能赢得下属的爱戴,其政令的实施也才能更加通畅。所谓政者正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修己以安百姓“就是这个道理。
2。4礼治“的思想。
儒家学说以仁“为最高的思想境界,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就必须用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即所谓的克己复礼以为仁“。在具体做法上要求不同的人都要立足自己的角色说话,按自己的身份行事,也就是找准自己的位置,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这个道理。在一个团体中各级管理者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都履行着各自的责任,有的需要统观全局,有的需要独挡一面,有的需要具体执行。处于不同位置的管理者,充当的角色不一样,但都要按照他们各自的礼“来行事。只有这样,这个团体才能为着一个共同目标,井然有序地安排各项工作,坚决彻底地执行每项任务。
3兵家管理思想的借鉴。
兵家文化在中国起源于春秋时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主要代表作是孙子兵法。该著作是春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所著。孙武是春秋末期齐国人,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后被吴王阖闾拜为上将,率军伐楚,大获全胜。孙子兵法在军事上的贡献世界各国是公认的,可与二千二百年后德国著名军事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相媲美。军事离不开管理,管理又可从军事中借鉴宝贵的经验,在以孙子兵法
为代表的兵家文化内涵了极其丰富的管理思想。[论文网LunWenData。Com]
3。1不战而胜的思想。
孙子兵法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意思是:
百战百胜不算最高明的,不经过战争而使人屈服才是最高明的。所以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制胜,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制胜,再次是动用武力来制胜,而强攻敌人防守最坚固的地方则是最下策“。作为管理者要实现管理目标,不能强攻硬取,在制定一项工作计划时,要先进行成本和利润分析,看看所得到的产出是不是能够补偿成本获得利润,否则便得不偿失了。在进行成本利润分析之后,还要寻求一种最节约。最有效的方法去完成任务,蛮干必然付出较高的代价,不会获得较高的回报率。
3。2重视战前筹划的思想。
兵家提出庙算“的思想,所谓: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这就是强调在战前要进行周密的谋划和详尽的部署。
谋划越周密,部署越详尽,则胜利的把握越大。
作为国家或企业在推行一项政策前也要进行周密的谋划和部署,考虑到方方面面的情况。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管理者就可以运用先进的电子设备和网络信息技术对一项政策的实施进行沙盘推演,或者模拟实验,从而预先估计政策实施所带来的效果,并提出修正意见,改进政策措施。
3。3分级管理管理思想。
兵家提出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庞大的团体进行管理首先要进行分级,增加管理层级,缩小管理范围,使之符合有效管理的实际要求。管理层级也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管理信息的有效传达;管理层级又不能过少,否则又会使管理者管理的范围过大,超出其自身能力的要求。如果能进行合理的分级,再庞大的团体管理起来也能得心应手,运作自如。
3。4因变制胜的思想。
兵家主张因变制胜“。孙子兵法说: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转化者,谓之神。“意思是军事就像水流一样没有固定的模式,能够根据敌方的情形变化而变化的才能叫做用兵如神。山间的溪水缓缓流淌,经过一个狭长的地带,它就变得狭长,而经过一个开阔的地带,它就变得开阔。一泓清水,用一个圆形的容器去盛它,它就是圆形的,用一个方形的容器去装它,它又变成方形。因此,管理行为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和陈规,只要能够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改变管理策略,最终完成管理的目标就是成功。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要能够根据现实情况的改变来改变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在现代管理经济学中,这种变化的管理策略的制定和执行称之为动态博弈。
4道家管理思想的借鉴。
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楚国人。他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室的史官,职位低微,但却能看到周朝收藏的许多文献,这对老子思想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老子的唯一著作是道德经,也称老子,只有5000多字,但言简意赅。观点明确。论证严谨。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第一个把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老子哲学中的管理思想博大精深,涉及管理原则。管理环境。管理策略和管理者自身修养等多个方面,其中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
4。1效法自然。无为而治“的管理原则。
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观点反映了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道“即规律,而规律又是来源于自然的。管理者要想做好管理工作就必须顺应自然规律,以自然规律为基本原则,制定管理方法和策略,以完成管理目标。而要遵循自然规律就必须尽量减少人为的干涉,于是老子又提出了无为而治“的原则。主张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通过无为无不为“。必先为而后至于无为“的方法,以期实现明刑至于无刑,明赏至于无赏,百职不戒而举,万事不劳而成“的最终目标。所谓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求管理者不要过多地干涉被管理者的行为,只给被管理者营造一种规范,使被管理者在规范之中自由行事,这样才能发挥管理的最高效率。在市场经济改革当中,政府便应当成为一个无为的管理者,不去直接干涉企业和消费者等市场主体的生产消费行为,而是通过制定法律制度的方式营造一个和谐。有序。顺畅的市场秩序,并辅之以税收。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的各项财政和货币政策,在市场出现问题时进行及时宏观调控。只有这样市场的效率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生产力也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
4。2创造清静安定的管理环境。
老子主张:清静可以为天下正。“就是要求管理者必须为管理工作创造一个清静的管理环境。如果在管理环境中充满了嘈杂的噪音,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必将影响决策;另外,如果在管理环境中充斥着个人的主观欲望,而缺少清静的理性思考,那也必将使管理策略的制定失去方向。因此,管理者要想创造一个清静的管理环境,必须要减少外界事物的干扰。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弱其志,强其骨;虚其心,实其腹。“通过减少人们过分的主观欲望,来净化管理环境。
4。3以退为进。以弱胜强的辩证管理策略。
老子的思想中包含许多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他认为各种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并由此提出了后发制人,柔弱胜刚强的辩证管理策略。老子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这说明物极必反,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水是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是水滴石穿,能够不动声色,击穿顽石的东西又非水莫属。事物发展到极点后必然要向对立面转化,这就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要不断地变换管理策略和方法,以退为进。以弱胜强。后发制胜。
4。4管理者谦恭。温和的修养。
老子对管理者的个人修养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如不敢为天下先“。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要求管理者居上谦下,时时处下。事事居后,不要让自己高高在上,而应永远谦恭。温和像山谷。大海一样容纳万物,从而获得被管理者的爱戴和尊敬,使其政令能够得到顺利地贯彻实施。
5法家管理思想的借鉴。
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后经演变形成体系。法家坚持以法为中心,主张法治,反对人治,主张尚法不尚贤“,认为管理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健全的法规制度作为保障。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年韩国的贵族,著有韩非子一书,现存五十五篇。韩非总结前代法家思想实践,提出了完整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管理理论,对于现代管理也有非常重大的借鉴意义。
5。1法。术。势相结合的管理方法。
韩非之前商鞅强调以法治国“;申不害强调以术统臣“;慎到强调以势驭民“。所谓法“就是管理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所谓术“
就是权术,也就是管理者的管理技巧;所谓势“就是管理者所拥有的权力。韩非子认为,作为一名管理者必须将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管理者要依靠自身所拥有的权力制定规章制度,如果没有背后的权力,规章制度就不会真正生效。在规章制度颁布以后,还要运用一定的管理技巧去引导被管理者遵照规章制度办事,只有如此才能实现迅捷高效的管理。
5。2重利富国的经济管理思想。
法家的经济管理思想重法而不重德,重利而不重义。韩非认为,只有规章制度确定下来不再变动,人们的利益划分才能明确,权责才能清晰,监督才会有效,人们才会有更高的热情去创造经济效益。只有人民百姓富裕了国家才会富强。
5。3法治“优于人治“。
韩非在论证法治“优于人治“时,举传说中舜的例子。舜事必躬亲,亲自解决民间的田界纠纷和捕鱼纠纷,花了三年时间纠正了三项错误。韩非认为此法不可取,舜有尽,寿有尽,天下过无已者。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也就是说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现实中的错误是无限的,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纠正错误中去,就不可能使天下绝大多数的错误都得到纠正。
作为一名有效率的管理者则应当制定法规并公之于众,违者依法纠正,管理工作就方便多了。
5。4法规应当公开。平等。
韩非子还主张管理法规应当公开。平等。即实行明法“。一法“原则。明法“就是著之于版图,布之于百姓。“使整个管理范围皆知。一法“即人人都得守法,法规面前人人平等,不存在任何法外特权。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各级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不能游离于法规之外。
6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管理思想更是灿若群星,不经过系统地研究和探索无法一一摘取。在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面前,任何一名学者都不得不肃然起敬,研究起来也应本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严谨态度,从而继承先贤绝学,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为现代社会管理服务。本文仅从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中的某些侧面以管窥豹,以期抛砖引玉尔。
参考文献:
[1]冯达甫。老子注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01[2]金池。论语新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09[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战争理论研究部孙子注释小组。孙子兵法[M]。北京:中华书局,2005-01[4]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5]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__原理与方法[M]。上海:[论文网LunWenDataCo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07[6]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