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生于宋太宗淳化年,家世不显。晏殊自小聪慧过人,七岁以神童闻名乡里,在晏殊十四岁时,恰逢丞相张知白巡抚江南,便以神童之名将晏殊举荐于朝廷,晏殊经过廷试,才华立显,真宗赐其同进士出身,于是晏殊十五岁便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晏殊为人谨厚忠实,颇得真宗赏识,仁宗继位后也对他格外宠信,屡受提携,在庆历三年盛极一时,身居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要职。文献综述
值得一提的是,晏殊虽以神童入试,一生优游富贵,但在仕途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仁宗继位后的第三年,章献太后有意让张耆担任枢密使一职,但晏殊上疏反对,认为张耆不足以担此重任,忤逆了章献太后的旨意,因此次年正月因小事被弹劾,罢免了他枢密副使的官职,被贬到宋州任刑部侍郎遂。在贬谪的这两年内,晏殊极为重视学校教育,在当地投身于应天府书院的发展中,并邀请范仲淹为学子讲学,在学院中培养出了大批学生,为国家社稷输送了许多优秀的人才。晏殊虽在官场中历经三次贬谪,但并不像一般被贬官员那样流落异乡做一些可有可无的小官,晏殊被贬之地离京城并不远,且仍身居要职,深受仁宗宠信,故欧阳修在《晏元献公挽辞三首》中总结晏殊一生时写道:“富贵优游五十年” ,所言并不无道理。也正是优游富贵的生活和显达的身世,赋予了晏殊词闲雅清丽、雍容富贵的独特艺术魅力。
在政治上,晏殊虽然位高权重,但是在当时激烈的党争中却奉行中庸之道,有着自己圆融平衡的处世之道,欧阳修称其为“始终明哲保全身” 这种谨慎圆融的处世态度同时也影响着词人的创作倾向,在其珠玉词中体现出沉静温润,圆融平和的特质。虽然晏殊的政治功绩不为人所称道,但他以“名宦之身而代文坛领袖” ,其文学成就和举贤拔能却流传千古,薛砺若在《宋词通论》中认为:“在政治上建树,虽无显赫功绩,而能汲引贤俊,以成北宋升平之治,其功亦甚伟”。 晏殊十分喜欢以诗人会友,常在家中置办宴会,招待宾客,在宴会上众人流连于丝竹歌舞,互相应和赋诗作词,故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称记载道:“晏元献公虽早富贵。而奉养极约。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乃具笔札,相与赋诗,率以为常。”富贵的身份和喜好使得燕饮聚会,歌舞美酒也在晏殊的词作中频繁出现。晏殊也因其尊贵的地位,杰出的才学以及包容的气度成为当时的文坛领袖,“一时名士,多出其门” 。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为晏殊暮子,幼年时期家世较为显赫,晏几道身为相府的贵公子,生活自然无忧无虑,春风得意。优越的环境给了他良好的成长条件,父亲的才学也熏陶着年幼的晏殊,因此幼年的晏殊生活得无忧无虑、天真狂放,身处富贵也自不必为争名谋利忧心。在晏几道的创作中,随处可见对无忧无虑的少年生活的回忆,如“小蕊受春风。日日日宫花花树中” 、“鞍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等词句,这些词句无一不显示出晏几道当时如梦如幻的富贵生活和他天真狂放的性情。仁宗至和二年,晏殊去世,晏几道因年幼,由晏殊的次媳抚养长大。晏氏家族进一步加快了由盛转衰的脚步,晏殊往日优游自在的贵公子生活即将迎来现实的覆雨翻云手。论文网
父亲晏殊的离世,朝廷中激烈的党派斗争,使得晏几道的仕途充满了坎坷。在晏殊在世时,晏几道受其荫庇,只得了一个太常寺太祝的闲职,虽然晏殊离世后晏家余势仍存,但官场上的尔虞我斗,政党之间的争权夺势,很快便将晏氏一家卷入其中。在政治斗争中,亲友屡遭打击,家族势力日渐衰微,早已大不如前。神宗熙宁七年,晏几道因好友郑侠绘流民图一事受牵连入狱,这一次的入狱风波给他带来更为沉重的打击,家族昔盛今衰,政治屡屡受挫,党争的腥风血雨使得本就耿介孤傲的他对仕途更加心灰意冷。从相门公子到阶下之囚,“华屋山邱,身亲经历” ,往日如梦似幻的贵公子生活仿佛就在眼前,然而现实中巨大的落差使得晏几道深感人生的虚幻无常,也奠定了他在之后的文学创作中的伤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