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长经历——创作基调的形成
1941年,宫崎骏(Hayao Miyazaki)出生在东京。因战时疏散平民,在二战期间举家迁往宇都宫市和鹿沼市。宫崎骏的家族经营飞机零件加工厂隶属于军工企业,所以在战争后期日本物资匮乏的情况下,宫崎骏家族也保持了温饱的生活。幼年时期的宫崎骏有一个相当自由的童年,也是在这个时期宫崎骏开始对飞行器和飞翔感兴趣。1985年他与高畑勋联手建立的工作室了“吉卜力”,意为“沙漠吹来的热风”,名字取自一种飞行器,宫崎骏对天空和飞翔的向往由此可见。1985年之后他开始在《天空之城》、《龙猫》、《魔女宅急便》中加入了飞行类元素,在动画融入了十分前卫的奇幻色彩。他作品中的奇幻色彩给观众带来不同于其他电影更多的惊喜。
宫崎骏小学中有三年的时间是在乡村度过的,大自然带给宫崎骏的是一份爱的哺育和智慧的赋予。纵观他全部的作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绿色”也一直是宫崎骏创作中的基调,这些作品中的绿色代表了自然、生命,也代表希望。
(二)社会现状——创作构思的形成
宫崎骏出生在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他四岁的时候结束,他回忆起那段时光时说,虽然只记得空袭与燃烧街道的场景,但是也感受到战败的屈辱。美军进驻后,许多同龄的孩子围着美国大兵讨要糖果,可他从来没有,因为他觉得丢脸。作为一个日本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让他更能体会战争的残酷和军国主义思想的劣根性,反战的思想也逐渐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比如影片《风之谷》、《幽灵公主》和《起风了》。
宫崎骏在学生时期主修的专业是政治经济学。在求学期间他参加了反对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斗争活动,在斗争的过程中他始终保持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反战意识。二战后,由于冷战的爆发,苏美两大势力引发了核武器竞赛。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使他曾经对社会主义的满腔热情化作泡沫。此后的宫崎骏变得更加冷静,客观地看待这个社会。
这些经历促使他是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看透了人性的丑恶、战争的残酷、生活的冷暖,而这些并不妨碍他同时也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他把一种美好的愿景寄托在动画里,希望世人从动画中重拾在现实世界里被忽视的情感。
正是现实的经历和对理想的憧憬促使他把对瑰丽的自然风光、人与自然的和谐向往以及对人类生存的终极关怀和对动画无比的爱印烫在他的意识底片上,他将自己的希望倾注在动画世界里,挥洒着笔和情思,用蓝色和绿色描绘了一个美轮美奂的“理想世界”。
二、宫崎骏的理想世界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宫崎骏以社会环境为背景,着手挖掘人性中的人情美、人性美,同时将人类的“成长”与“爱”蕴藏在动画的表现之中。他的作品对日本乃至全世界起到了反思警醒作用,正像他本人所说的那样:“我希望能够再次借助更具深度的作品,拯救人类堕落的灵魂。”[3]
纵观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不但数量颇丰,而且主题也变化多样,其中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环保、反战、生存还有爱、成长、梦想、勇气等等。面对如此繁复多样的主题,本文试图从中抽取几个核心的主题——成长、爱、反战与环保,来论述宫崎骏创造出的“理想世界”。
(一)关于成长
“成长”是宫崎骏动画中一个较为核心的主题,几乎每部作品都是以“成长”这一主题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