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开展救济工作的背景
南京沦陷后,日军在市内及周边地区大肆残杀平民,奸淫妇女,抢夺财物,焚烧房屋。在日军暴行期间,留宁20余位西方人士本着人道主义原则,仿法国神父饶家驹 在上海南市设立难民区救护难民的形式,建立了南京国际安全区,向难民们提供避难场所,并展开各种救济活动。
在日军占领南京后,留宁西方人士设立国际安全区,救助难民的行为成为日军行政管辖南京的障碍,且南京难民因西方人士的救济活动而对英美国家产生好感,对日本更加仇视,妨碍日军当局从心理上征服中国民众。另,南京国际安全区自身功能的错位也是其不能长期存在的重要因素。南京安全区虽然是仿照上海南市难民区所而建,但其不是国际组织,而是由留宁外籍人士的自发行为,并未得到日本方面的承认。鉴于这一因素,日军在攻占南京后,大肆屠杀南京难民,奸淫妇女。所以它并没有真正起到为难民提供安全的功能,仅发挥出为安全区内难民提供住所和食物的功能,即救济功能,保障难民的食物、燃料来源等。[1]
为彻底实现对南京民众的统治,日本当局在占领南京后不久即发布命令,要求留宁西方人士关闭国际安全区,称其将派兵巡逻,维持地方治安,恢复社会正常秩序。[2]所以,在1938年2月18日国际委员会改名为“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后,所辖的25所难民收容所中陆续有19所被迫关闭,金陵女大成为仅存的六所收容所之一。
尽管日军南京占领当局作出了承诺,但暴行依旧进行,难民受到威胁的局面并没有得以改观。不少难民离开安全区后,因为日军士兵的抢劫和纵火而造成食物短缺,致使生活十分艰苦。部分难民出于求生本能,只得铤而走险,外出寻找食物。但这也意着他们将面临日军的杀戮。[3]
南京沦陷后,市内的医疗环境由于公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大批撤离,变得极为恶劣。安全区关闭前后,市内仅有三名美国医生弗兰克·威尔逊、C.S.特里默、柏睿德 ,两名美籍护士格瑞丝·鲍尔、伊娃·海因兹和几名中国医疗人员,不顾危险,在鼓楼医院救治伤病难民。在1938年春季来临之时,日军暴行期间市内各处大量遇害难民尸首开始腐烂,细菌滋生,如果不注意卫生防疫工作,极易引发疫病流行。[4] 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除上述生存环境的恶化外,面对日军官兵烧杀淫掠的疯狂举动,南京市民群体心理遭受严重的心理创伤。他们多数心中充满了恐惧,在面对日军暴行之时,放弃抵抗,人性受到扭曲。[5]正因为如此,从人道主义出发,为以魏特琳为首的金女大对留在该校的难民进行了一系列的救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