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恨少”,两个“不降”以及四个感叹号,将审配的忠义描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临刑前,审配向行刑者大吼:“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于是面朝北跪下,任凭刽子手砍了自己。审配死前的忠言掷地有声,他的“面北而死”也足以让背主弃义的叛臣们无地自容,也让后世的读者心灵得到了很大的震撼。
袁绍的另一个谋士沮授,十分有才能,袁氏退走后没有带走他,所以落入曹操的手中。沮授见曹操后大呼“不降”,但曹操十分爱才,给沮授优厚的待遇。沮授却在营中盗马,想要回归袁氏。这时袁绍已经元气大伤,况且遗弃沮授在先,沮授却依然忠于袁氏。曹操看到沮授不领情,十分生气,就杀了他,沮授到死都没有求饶。曹操后悔自己太冲动,只好厚葬了沮授,还给他的墓题上:“忠烈沮君之墓”。谋士在袁绍账下和曹操营中的待遇就是这么悬殊,就连曹操自己都感叹河北忠义之士太多,如果袁绍能够重用,他也不敢觊觎河北的疆土了。
三 有苦难言的谋士命运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可以发现,跟对主人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谋士们的一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但在那个时代,君臣之礼不可能废除,纵然很受领导的重用,也有无奈的时候,甚至最终难逃悲凉的命运。
诸葛亮能掐会算,精通奇门遁甲,五行八卦,是刘备最得力的助手。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花了很多的心思。刚见面时,刘备与诸葛亮甚至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在一张床上睡觉,整天谈论天下大事。刘备是汉献帝亲口承认的皇叔,能够不顾身份向诸葛亮请教,也烘托出了孔明的重要性。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时,只有几员大将,几千兵马,而且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领地,十分凄凉。然而拜诸葛亮为军师后,孔明大显身手,博望坡一场火烧得曹军魂飞魄散,孙权账下舌战群儒力争联盟,借东风火烧赤壁大败曹军,平西川,扫南蛮,六出祁山,为三国中势力最弱的刘氏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做到了对刘备的承诺,直到病逝于五丈原都没有忘记光复汉氏的责任。
回过头来看诸葛亮传奇的人生,不难发现他心中深深的无奈。刘备第一次问访诸葛亮时,遇到了孔明的好友崔州平,崔直言:“将军欲使孔明幹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这句话是在告诉刘备汉氏气数已经到头了,孔明也无法改变。而水镜先生司马徽也对刘备明言:“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其实诸葛亮又何尝不知呢?刘备请他辅助自己时,他也曾拒绝,最后被刘备家国天下的诚心感动才愿意出山。他走时,嘱咐弟弟诸葛均,不要荒废了农田,等他功成身退,还会归隐田园。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作为刘备的首席军师,确实才华得以施展,但诸葛亮的处境真那么令人羡慕吗?《三国演义》中褒刘贬曹思想一览无余,但有对刘备的假仁假义也不加掩饰。诸葛亮劝刘备夺取刘表的荆州,攻下刘璋的西川,刘备开始都不肯。诸葛亮不得不忍受刘备的妇人之仁,强加劝荐,最后刘备还是不顾同宗之情攻下了荆州蜀中。
刘氏终于在蜀中有了安身之所,结果关羽的死让刘备方寸大乱,完全不顾好不容易促成的孙刘联盟,想要起倾国之兵,为兄弟报仇。诸葛亮苦谏不听,毕竟有主臣之分,孔明也无可奈何。当马良把刘备行军下寨的图纸给诸葛亮看,并且说明是主上自己的意思时,诸葛亮明白刘备的刚愎自用终将为蜀国带来灭顶之灾,于是叹曰:“汉朝气数休矣!”孔明这一叹,多少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