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张恨水以重庆为背景的两部通俗小说《巴山夜雨》、《纸醉金迷》中描写的日程生活场景的分析,探讨这样的生活环境对文中人物,如田佩芝,李南泉夫妇等性格、命运的影响。通过分析田佩芝改变初衷走向沉沦与战时重庆国民统治后期混乱局面的关系,启示当代女性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分析作者在战后创作以战时重庆这样一座移民城市为背景的通俗小说的原因与意图,以及对于今天人口大量融合交汇的北上广等城市如何看待外来移民的意义72987
毕业论文关键词:张恨水小说;陪都重庆;日常生活;
Abstract:This paper purposes into analyzing two popular novels,<Bashan patter>and <Pigalle>writtted by Zhanghenshui,analyzing the living environment’s influence on the character such as Tianpeizhi ,Linanquan cou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ian Peizhi's change of mind to think about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KMT rule in wartime in Chongqing。What’s more,contemporary women should think about their own fate in modern times。 Analysis the author’s intention of creating a series of popular novels which has background of immigrant city such as Chongqing 。Think about how to view a large number of urban immiarants in Beijing ,shanghai and Guangzhou and other cities。
Keywords:novels writted by Zhanghenshui;Chongqing;Normal life
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蜚声海内外的的通俗小说家,张恨水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早期才子佳人式的浪漫言情小说《金粉世家》和小说人物冷清秋、金燕西,转型后的刻画社会现实的小说《纸醉金迷》和小说人物田佩芝等,这些作品和主人翁也吸引了大批读者对张恨水的追随。同时,张恨水也是一个有着强烈时代意识的作家,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于1938年1月10日到达重庆,开始了为期8年的陪都重庆生活。在陪都重庆生活的这段时间,张恨水呕心沥血地进行文学创作,创作出一大批反映社会现实,揭露人性的小说,以笔为刀,时刻高举抗战的旗帜,进行着抗战的宣传和鼓励。论文网
学术界目前主要关注的是张恨水创作前期才子佳人式的浪漫言情小说,而对他抗战时期创作的以陪都重庆为背景的小说,基本处于研究视野之外。虽然张恨水抗战时期创作的以陪都重庆为背景的小说不如前期的浪漫言情小说文学价值高,但在陪都重庆这段时期的所见所闻,使他的创作风格发生重大改变,也成为他创作转型的重要因素。1945年12月4日,张恨水离开重庆回到北平,之后的两年时间张恨水只创作了《巴山夜雨》和《纸醉金迷》两部小说。虽然远离重庆回到了北平,但张恨水的这两部小说继续讲述着在陪都重庆发生的人和事。对此,张恨水曾这样说道:“这两部书,都是以重庆为背景的,在别人看来,不知做何感想,至少我自己是做了一个深刻的纪念。[1](92)由此可见,战时战后都是张恨水创作的重点。由描写郎才女貌的天作之合转为对现实社会的无情揭露与鞭笞,展现出张恨水对战争本身和对战争带来的生活变化的厌恶,也使他看到了人性丑陋的一面,促使他对人性进行深入探究。而在战时重庆的特殊背景下,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的巨大变化,也对今天的我们,在研究如何看待北上广等特大城市外来人口等问题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
1937年7月7日发生的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件,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日本军队开始大举进攻,东北、华北大量国土沦陷。1937年7月,淞沪会战在上海打响第一枪,虽然上海军民进行了不懈的反击对抗,但11月中旬会战失败已基本定型,此时的南京面临着巨大威胁。面对这一危险情形,南京政府做出了迁都重庆的决策。1937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首次正式确立了重庆的陪都地位,重庆也担负起中国战时首都的重要角色,由一个西南内陆小城市走入大众视线,逐渐发展成为战时大后方的军事和文化中心,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