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热病在我国确诊后,关于黑热病的调查研究逐渐展开。根据科克伦(Cochran)在 1911 到 1914 年首先在我国进行的比较系统的调查,我国黑热病流行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北、 山东、江苏、安徽和河南五个省份。十年后杨氏(Young)又再次分析调查,发现黑热病 在我国流行相当普遍,除科克伦(Cochran)所指出的地区外,在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及 辽宁的牛庄(今营口)和辽阳等处也有黑热病发生[3](6-7)。
① 孟天成(1882~1966),字学孔。台湾台南人,著名外科医生。早在 1922 年,孟天成就从末梢血液与脾大的鼠蹊淋 巴腺发现黑热病小体(杜氏利什曼)。1934 年,他用脾脏穿刺术又发现了 12 例黑热病人。为弄清黑热病在辽南地区流 行状况,深入盖平、熊岳、复县(今瓦房店市)、周水子等地,孟天成步行查访了 81 个边远村落,发现 101 名黑热病
小儿患者,搞清了黑热病流行地域和发病原因。1934 年至 1936 年,他写了 10 余篇关于黑热病的论著,发表在《满洲医
学杂志》和《日本病理杂志》上,并因此于 1937 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二)1927-1937 年苏北黑热病的流布状况
到20世纪30年代初,黑热病的流行及危害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1932年《中央日 报》一篇报道曾指出,“淮阴、淮安、涟水、泗阳、沭阳、睢宁、宿迁、灌云等县乡村”, “每一家户,患者至少则一人,多则全家尽是。” [7]1934 年黑热病研究队在清江浦调查, 发现患者已经不下30万人,甚至一年之内,患者数量激增了38倍[4]。根据1934年姚永政等 人所做的调查(参见表1),每个村庄平均67%的户数感染了黑热病,有的村庄的感染率甚 至达到了83%。在具体感染人数上,有的村庄感染的人口数竟占村庄总人数的32%。由此可 见黑热病传染情况的严峻。再从黑热病研究队的诊病记录来看,仅在1934年6月至12月这 半年中,复诊人数就达到7000多人(参见表2),可见当时的流行情况是十分严重的。文献综述
表1:黑热症乡村调查统计表
村名 户数 感染黑热病
户数 感染百分率 人口数 感染黑热病
人口数 感染人口百
分率
大都口 27 11 40。47 122 17 13。93
鞠集子 22 16 72。73 105 31 29。52
蔡庄 9 6 66。67 56 6 10。71
刘庄 30 25 83。33 193 51 26。42
陆庄 15 7 46。67 74 12 16。21
张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