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举家族的兴起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时,科举制逐渐完善,武则天时,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宋时,科举考试得到了大规模推广。元时,蒙古人统治中原,科举考试一度衰落;明朝建立后,科举制进入鼎盛时期,科举成为入仕的最佳途径。门第显赫的官宦人家,其子弟要获得高官厚禄,要通过科举;而寒门仕子要想出人头地也只有埋头苦读,期盼有朝一日能够高中。当这些人成功登科并入仕,就必然会鼓励子弟努力读书,把应举入仕作为巩固家族地位的最有效的手段。
明清时期,全国各地出现了科举家族。据吴宣德统计,明代全国出过3个进士以上的科举家族共有399户。浙江以82户为全国之冠,南直隶78户排在第二[10](29)。从《清代硃卷集成》来看,清代全国出过2个进士以上的科举家族数量约795个,出过5个进士的科举大家族有166个[3]。根据进士的地理分布情况,基本可以推出科举家族的地理分布状况。总的说来,明清科举家族的数量,南方远多于北方。经历过几次人口迁移,北方汉人的精英慢慢都转移到了南方,因此南方成为传统教育与文化的集中地,而南方又以江南地区为主。吴仁安首次对明清时期江南的科举家族作了梳理,枚举的科举家族,浙江有92家,苏南有89家,皖南有36家,合计216家[11](332)。江苏省的科举家族数量最多,分布也最为密集,特别是长江沿岸的常州府和苏州府的分布密度位居全国前列[5]。论文网
而昆山地区在宋代一共出过146名进士,其中有昆山第一个状元卫泾,还有连续三代父子皆考中进士的龚氏家族。明代昆山214名进士,占全国比例0。87%,状元4名[12](135)。这些进士由47姓氏组成。明洪武十八年(1385)王逊登科,这标志着昆明代昆山第一个科举家族出现了,明清两朝王逊家族一共有3名进士。王逊家族确定了昆山科举家族兴盛时期的起点。
从表一、表二和表三可见,明代214名进士以及清代65名进士中,来自52个姓氏,其中以王、顾、徐、张、朱、李、陈姓为主。其中两个及两个以上取得进士功名的科举家族共有24个。
表一:明清昆山科举家族代表
王姓 (1)太原王氏:
王逊,明洪武十八年(1385)乙丑科二甲第一百零四名。官至江西道御史。
王同祖,明正德十六年(1521)辛巳科二甲第九十名。选庶吉士,授编修。
王炳衡,明隆庆五年(1571)辛未科三甲第一百一十五名。官至临安知县。
(2)琅琊安阳支王氏:
王秩,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丁未科三甲第一百五十五名。官至云南布政使。
王执礼,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乙丑科三甲第二十六名。官至应天府府丞。
(3)王世贞家族:
王世贞曾对其家族历史有所简述:王氏始祖是汉代王览,太仓王氏属于王览的嫡孙王导这一支。下传数世,五代时王导的后裔王世镐因出仕吴越国镇海节度衙推之职,而定居浙江分水(今浙江桐庐县分水镇)。到了元代,王梦声担任昆山州学正四十余年。而在设立太仓州之后,王梦声又迁往太仓,成为太仓王氏的始迁祖。
明清两代太仓王氏共有15名进士。王世贞一族户籍是太仓,乡贯则是昆山。
王侨,王辂长子,王梦声五世孙,是王世贞伯祖,明成化十一年(1475)乙未科三甲第一百五十二名。官至工部郎中。
王倬,侨弟,世贞祖父,明成化十四年(1478)戊戌科三甲第五十九名。官至兵部右侍郎。
王忬,王倬幼子、王辂孙、王琳曾孙、王梦声六世孙,明嘉靖二十年(1541)辛丑科三甲第四十三名。官至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