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陈国平。关于朱熹反《毛诗序》问题的探讨(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6(1)

3、殷光熹。宋代疑古惑经思潮与《诗经》研究——兼论朱熹对《诗经》学的贡献(J)。思想战线, 1996(5)

4、姚海燕。论朱熹《诗集传》之“淫诗说”(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1)

5、李珑。朱熹注评“二南”诗得失初探(J)社科纵横, 1999(5)

6、杨玉华。 从朱熹论“兴”看其文学观念(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6)

7、吴全兰。理学的缩影——从《诗集传》看朱熹的爱情婚姻观(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 2001(1))

8、霍炬。论朱熹《诗》学的理论统一性(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1))

9、张祝平。朱熹的读《诗》方法论(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10、莫砺锋。从经学走向文学:朱熹“淫诗”说的实质(J)。文学评论, 2001(2))

11、刘树胜。 论“郑声淫”——回到朱熹的时代去(J)

12、韦丹。朱熹“郑诗淫”辨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13、周焕卿,从《诗集传》看朱熹的理学思想(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2(1)

14、张祝平。论朱熹读《诗》方法论及其理学桎梏(J)。贵州文史丛刊, 2002(2)

15、郝桂敏。从《诗集解》和《诗集传》诗旨差异看朱熹《诗》学观念的转变及原因(J)。孔子研究, 2002(3)

16、汪大白。传统《诗经》学的重大历史转折——朱熹“以《诗》言《诗》”说申论(J)。孔子研究, 2002(3)

17、邹然、金龙。朱熹“《诗》说述要”(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2(4)

18、石明庆。朱熹晚年诗学活动与其心态(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5)

19、石明庆。 朱熹诗学思想的渊源与诗歌创作(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1)

20、吴建辉。 朱熹对《诗经·郑风》训释的突破及其意义(J)。中国韵文学刊, 2003(2)

21、刘晓南。 论朱熹诗骚叶音的语音根据及其价值(J)。古汉语研究, 2003(4)

22、邹其昌。 “感物道情”与“诗言志”——朱熹诗经诠释学美学审美创作旨趣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3(5)

23、檀作文。 朱熹对《诗经》文学性的深刻体认(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5)

24、原新梅。 朱熹《诗集传》注释的修辞特色(J)。修辞学习, 2003(6)

25、吴建辉。 朱熹对《诗经·郑风》训释的突破及其意义(J)。中国韵文学刊, 2003(2)

26、刘晓南。 论朱熹诗骚叶音的语音根据及其价值(J)。古汉语研究, 2003(4)

27、邹其昌。 “感物道情”与“诗言志”——朱熹诗经诠释学美学审美创作旨趣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3(5)

28、檀作文。 朱熹对《诗经》文学性的深刻体认(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5)

28、檀作文。 朱熹对《诗经》文学性的深刻体认(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

29、沈爱娥。 和谐与矛盾——再议朱熹 “淫诗”说(J)。怀化学院学报, 2004(4)

30、宁宇、苏长忠:“朱熹《诗经》接受中体现的美学思想”,见《岱宗学刊》 2005年第2期。

上一篇: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论朱熹尚雄健的审美观》为例
下一篇:论宗璞小说的创作特色

良知与诗思王阳明诗歌世界初探

微信时代的诗意生活

试论陆龟蒙诗

论白居易诗中的牡丹意象

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论

通向寂静之途论汉语诗歌...

试论诗经【9326字】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安康汉江网讯

网络语言“XX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