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初步研究
摘要:陕县是河南省地质灾害易发县市,发育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发育点多面广,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重道远。要搞好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须弄清县域地质灾害发育现状,隐患点分布情况,成因机制等,因此,有必要加强基础调查及论文网理论研究。
1。前言
陕县地处豫西山区,自然条件下地质灾害较为发育。是我省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近年来,随着陕县经济的迅速发展,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不断加强,在局部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率和成灾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及危险性亦随之增大。目前,县市地质灾害研究程度不能满足防灾减灾需要,呈现明显滞后和不足,加强该类问题的研究工作,对改善当地人居环境,构筑当地和谐社会及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地质灾害发育现状
陕县地处豫西丘陵山地区,现状条件下,境内主要发育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类型。以及地质灾害动力成因分析,陕县地质灾害以人为动力型为主,次为自然动力型。
据野外实地调查,全县已发生地质灾害76处,包括:①崩塌30处,占已发生地质灾害总数的39。5百分号,规模:29处小型,1处中型;②滑坡37处,占已发生地质灾害总数的48。7百分号,规模:34处小型,2处中型,1处大型;③地面塌陷9处,占已发生地质灾害总数的11。8百分号,规模均为小型。
经统计,在已发生的76处地质灾害中自然动力型14处,约占18。2%,主要为黄土塬。陵区沟谷侧壁自然形成的崩塌。滑坡等;人为动力型63处,占81。4%,主要为矿山开采。城乡建设。道路建设等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其分布特点明显受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制约。根据现状调查及室内统计结果,以上地质灾害分布遍及全县13个乡镇。
3。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危害
3。1已发生地质灾害分布及灾情。(1)滑坡灾害。根据区划调查结果,滑坡灾害37处,规模以小型为主,均为土质滑坡。分布于张茅乡。菜园乡。张村镇。西李村乡。观音堂镇。硖石乡。宫前乡。店子乡。张汴乡。原店镇等地,37处滑坡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577。6万元。灾情级别:中型2处。小型35处。(2)崩塌灾害。县境崩塌灾害30处,均为土质崩塌,规模均为小型;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78。4万元。灾情级别:2处中型。28处小型。县境崩塌灾害集中分布于西李村。观音堂。张湾村。菜园乡。硖石乡。张茅乡等地。(3)地面塌陷灾害。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地下采矿活动集中而强烈,地面塌陷灾害以观音堂。王家后等煤。铝开采区最为发育。全县地面塌陷灾害8处,规模均为小型;造成直接经济883万元;灾情级别:1处中型。7处小型。
3。2现状地质灾害规模。76处地质灾害点中,规模:中型1处。小型75处。包括崩塌灾害点30处,规模均为小型;滑坡37处,规模:小型26处。中型1处;地面塌陷9处,规模均为小型。
4。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评价
4。1地质灾害隐患点类型。陕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发育类型有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泥石流等。目前发现的11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中,滑坡隐患点49处,占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的44。1%;崩塌39处,占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的35。1%;地面塌陷5处,占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的4。5%;泥石流3处,占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的2。7%;不稳定斜坡15处。占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的13。6%。
4。2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状况。陕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主要分布于中山。低山丘陵区。黄土台塬区主要发育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主要发育于北部煤。铝矿区。具体而言,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集中发育于道路两侧。居民房前屋后。矿区周围等人为活动强烈部位。
4。3地质灾害隐患点稳定性评价。据统计,陕县已调查的111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98处稳定性差,13处稳定性较差(包括3处泥石流中等易发),6处基本稳定。其中,滑坡45处为稳定性差,4处稳定性较差;崩塌31处稳定性差,3处稳定性较差,5处稳定性好;不稳定斜坡14处稳定性差,1处稳定性较差;地面塌陷5处稳定性差;泥石流3处均为中等易发。
5。主要地质灾害成因机制分析
5。1崩塌致灾机制。在中低山。丘陵区及黄土塬区边缘,土(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在这类地区建房。开挖窑洞及修路,因卸荷一方面改变坡体临空条件,另一方面常使土(岩)体内节理。裂隙密集度和结构面(节理。裂隙面)开启度增大。受不同产状节理。裂隙切割,土(岩)体完整性变差,尤其是共轭节理,两组近垂直的结构面,与坡向一致或近垂交时,土体抗拉。抗剪强度明显降低,在降雨。振动等因素引发作用下,发生倾倒或坠落。
5。2滑坡致灾机制。岩(土)体受构造。风化。卸荷等因素影响,节理。裂隙发育,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是区内滑坡形成的诱发因素。坡体经降雨。风化。振动。卸荷等因素作用,节理。裂隙密集且构造面逐渐扩大。受大暴雨或连续降雨影响,节理。裂隙(尤其垂直或陡倾节理)充水产生沿坡向的动。静水压力,且雨水径流可沿强弱风化层界面。层理面或土岩接触面等结构面贯通。一方面大大降低坡体的抗拉(剪)强度,另一方面使坡体饱水。自重增加,如前缘临空较好(坡体遭受切坡),在重力作用下,一般会在坡顶产生弧形拉张裂缝,在两翼产生羽状剪切裂缝,经降雨。风化。重力等因素累进性破坏,最终沿滑动面快剪滑动。
5。3地面塌陷致灾机制。陕县南。北部基岩山区,采矿活动较为集中,采矿过程中不但会形成大面积采空,而且爆破掘进可改变岩体原有力学平衡,降低岩体抗压。抗剪强度,加之巷道支护不当,并在降雨。风化等因素累进破坏作用下,导致冒顶性塌陷。
6。防治建议
根据陕县现状,建议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尽快开展陕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满足全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需要。(2)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第七条规定的防治原则和防治责任,当地国土资源局宜将陕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或个人。(3)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活动,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防工程选址不当或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4)普及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并以此为依据,加大防治力度,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效益。
7。结束语
陕县地处河南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发生率和成灾率呈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也在不断加强。为满足陕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需要,在提高调查精度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多方面。深层次专题研究,对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和防治效益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近几年来某某国土局组织编制的陕县汛期地质灾害防治预案
[2]杨怀军,张伟等陕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2007年12月
陕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