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法国的天文学家M. Henon给出了Henon二文映象方程,解决了不可积的哈密顿系统的稳定性问题。1971年法国物理学家D. Ruell、荷兰数学家F. Takens在研究耗散系统时,提出了“奇怪吸引子”这一概念,解释了湍流发生机制。1975年,李天岩和数学家J. Yorke在美国《数学月刊》上发表了论文《周期三意着混沌》,说明了从有序到混沌的演化过程。第二年,美国生态学家R. May首次提出了Logistic模型,也就是虫口方程。这个方程看起来简单,却能为我们揭示复杂的动力学行为。1978年,美国数学家M.Feigenbaum在倍周期分岔中发现了普适常数,奠定了研究混沌的理论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混沌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20世纪90年代同步概念和混沌控制的提出,为混沌的应用拥有了新的技术手段。
1.3混沌的特点
1.3.1混沌的产生条件
产生混沌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非线性是产生混沌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非线性系统都能够产生混沌。
对于不同的自治非线性微分方程,产生混沌需要不同的条件。
例如,只有当 时,自治非线性微分方程 才能产生混沌现象;
而当 时,自治非线性微分方程 才能产生混沌现象;
对于时间离散影响系统 ,如果系统不可逆, 能产生混沌现象;而如果系统可逆, ,才能产生混沌现象。
1.3.2混沌的特征
1)内在随机性
我们将随机性分为内在随机性和外在随机性两种。其中,外在随机性是指当外界因素干扰动力系统时,出现的随机现象,外在随机性只能用发生概率去描述,因为这种随机性是在任何时刻都不可以预测的。内在随机性是指动力系统是完全确定的,由于非线性的关系,方程短时间的行为是可以确定的,而长时间的行为是不能确定的。
2)初值的敏感性
给确定的系统一个初始条件,动力系统就将按照一定的规律演化,得到一条混沌轨道。但是,如果分别给同一个动力系统两个相差极小的初始条件,他们演化得到的混沌轨道式按照指数增加的方式发散的,也就是说,即使初始条件只有极小的改变,演化的行为也是有巨大差别的。
3)奇怪吸引子
非线性动力系统的运动轨道在相空间不断收缩,而由于轨道的不稳定性,使靠近的轨道随之分离。当运动稳定后,这种收缩和分离只有在有限区域内进行,这个有限的相空间区域称为奇怪吸引子。所谓奇怪,是由于奇怪吸引子的文数是分数文的,而且具有内在相似结构。
1.3.3控制混沌的意义
自从1990年控制混沌的方法即OGY方法 被提出以来, 非线性科学的研究热点迅速转移到混沌控制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上。人们针对不同的混沌系统 提出不同的控制方法 从而克服或消除混沌。渐渐将研究延伸到了复杂的时空动力系统中,由于时空动力系统涉及到如激光系统、化学系统、离子体系统、生物生态系统等多个方面的系统,所以研究时空混沌的控制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上一篇:基于光谱技术的古代陶瓷表面蛤蜊光特性研究
下一篇: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优化研究

海森堡自旋系统中的热混态量子纠缠

二三维一体化CAD系统中工...

OCT显微测量系统设计

MATLAB单盘转子系统的简单建模和简单碰摩分析

WPT/WRC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研究

高耸结构MTMD系统风振动力特性研究

STM32+FPGA激光雷达信号处理电路检测系统设计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