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锅炉过热与再热蒸汽温度虚拟快速测量的研究(4)
c) 铠装热电偶的材料为P91,其材料的性能值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2所示,可以看出,在温度范围在450℃~700℃内时, P91材料的导热系数基本不变,而电厂主蒸汽的温度变化范围也都集中在这个范围内。故假设当主蒸汽的温度发生变化时,材料的导热系数各向同性且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 在主蒸汽温度发生变化的范围内,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假定为一定值。
e) 在监控主蒸汽温度时,目前采用的大多是喷减温水来调节,假定在喷减温水调节主汽温度之前,铠装热电偶的套管已经与主蒸汽温度达到平衡,即整个套管的温度均相等。
铠装热电偶的简化物理模型图如图2.3所示,对图中所示的微元控制体积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其在圆柱坐标系下的导热方程过程可以描述如下:
(2.1)
基于以上五点简化和假设,只有半径方向上的导热,则铠装热电偶的导热过程可以简化如下:
为了求解式(2.2)的温度分布 ,必须给定一个初始条件和两个边界条件,对于铠装热电偶套管的瞬态导热问题,初始条件为:
边界条件为:
其中, 为铠装热电偶套管温度,℃; 是铠装热电偶套管在主蒸汽温度变化之前的平衡温度,℃; 是减温器在喷完减温水之后主蒸汽的温度,℃; 是套管的外径, ; 是铠装热电偶套管的导热系数, ; 是套管外部对流换热系数, 。
定义无量纲温度变量: (2.6)
则 的变化范围是0≤ ≤1。无量纲的空间坐标定义为:
其中,R为套管的外径。无量纲的时间定义为:
将定义式(2.6)~式(2.8)代入式(2.2)~式(2.5),导热方程成为
而初始和边界条件则成为
式中,毕渥数 。
由于减温器喷水减温,主蒸汽温度由初始值 变化到 ,通过式(2.10)~(2.12)的初始和边界条件,求解式(2.9)得到相应的温度变化的严格解,其形式如下:
离散值 是下述超越方程的一些正跟(2.15)
式中, 。 和 是第一类贝塞尔(Bessel)函数,方程(2.15)的根可以查阅有关著作,也可以通过相关
软件
进行求解。
对这种可以作为无限长圆柱的方程的求解,在 的情况下,无穷级数解形式(2.13)还可以用第一项近似。即
式中, 表示中心线温度,其表达式为
系数 和 的值都已确定,对于给定的 数范围,可查阅F.P.Incropera等人著作中的表5.1[20]。
2.3 影响温度测量响应快慢因素的实例分析
过热器是现代锅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频繁发生爆管事故的部件,因此对主蒸汽温度测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主蒸汽温度测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铠装热电偶的安装位置、铠装热电偶套管的尺寸、套管材料的比热容、套管材料的导热系数、主蒸汽的温度变化量、套管外的对流换热系数。一般来说,铠装热电偶的安装位置都已确定,其尺寸也基本是标准值,故本文只考虑套管材料的比热容、套管材料的导热系数、主蒸汽的温度变化量、套管外的对流换热系数对温度测量的影响进行讨论。
铠装热电偶套管的物理结构参数为:套管外径 ,套管内径 ,套管壁厚 ,套管插入深度为100mm。
在考虑不同参数对温度测量响应影响之前,先选取一组参数进行计算。取套管材料的导热系数为30 ,主蒸汽初始温度值538℃,减温之后的温度为493.07℃,对流换热系数为116 ,比热容为700 ,密度为7770 。如果没有说明,在本章的计算中,相应的参数值均为上述值。计算结果如图2.4所示,前30s的放大图如图2.5所示:
由图2.4可以看出,铠装热电偶的测量值要达到主蒸汽变化量的85%即500℃需要大约7分钟的时间,也就是说根据铠装热电偶的测量,需要7分钟的时间才能知道主蒸汽是否超温,如果超温,即过热器已经在超温状态下工作了7分钟,这对于电厂的安全运行是非常不利的。
共7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上一篇:
高辐射热流条件下冰丸融解可视化试验研究
下一篇:
纳米颗粒聚集结构模拟及导热系数研究
社区三维地图的表示与应用服务
400Hz逆变器的分析与制作
高中物理光学部分教学现状与教法研究
大学物理学习方法的调查与研究
MATLAB大学物理问题的计算...
重新认识自然,迎接新的...
论协同教學”的課堂模式...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