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能量对发光物质的作用称为激发,发光材料是一种可以在外界激励作用下发光的物质,由于激发方式不同,发光材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光致发光材料:在紫外光,可见光或红外光照射下能发出光的材料。
(2)阴极射线发光材料:电子束轰击下发光的物质。
(3)电致发光材料:在电场或电流作用下能发出光的材料。
(4)X-射线发光材料:在X-射线激发下发光的材料。
(5)放射线发光材料::用放射性物质微粒辐射激发能够发光的物质。
发光材料大多数是晶体材料,它们具有发光性能与合成过程中化合物(发光材料)的晶格结构缺陷和杂质和缺陷有关。由于发光材料矩阵的结构缺陷而在它们的晶格节点产生空位和离子或原子,这种情况引起的发光称为自激活发光产生这种发光不需要激活的杂质。另一种发光叫激活光,它是在高温下向基质晶格中掺入另一种元素的离子或原子而产生了杂质缺陷引起的。激活杂质被称为活化剂,也称为发光中心。事实上大多数发光材料都是激活型的。
激活型的发光材料又分为特征型和复合型两种激发发光材料的能量可以直接被发光中心吸收,也可以被发光材料的基质所吸收。特征型的发光材料,其发光只和发光中心内的电子跃迁有关,过渡元素和稀土金属元素离子以及类汞离子是这种发光材料的发光中心,例如稀土类荧光粉Y2O2S:Eu3+中的Eu3+,发光中心在晶格中比较独立,激发的电子可以不和基质晶格共有,基质晶格对发光中心内电子跃迁影响不大,这类的发光叫分立中心发光,其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主要由发光中心决定。发光与不同符号电荷(电子和空穴)的产生和复合有关的发光材料称作复合型的发光材料,周期表中Ⅱ族金属的硫系化合物是非常重要的复合型发光材料的基质。如ZnS型荧光粉,发光中心的外层电子受晶体场的作用很大,电子和空穴通过这类中心复合发光,但发射光谱和发光中心的能级结构基本没有联系,发射光谱主要决定于整个晶体的能谱,这类发光称为复合发光[1]。
1。3。2发光的主要特征
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发光的第一个特征是发光材料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发光材料的发射光谱,指的是发光的能量按波长或频率的分布。发光中心的结构决定发射光谱的形成。因此,不同的发光谱带是来源于不同的发光中心,因而有不同的性能。
激发光谱是指发光的某一谱线或谱带的强度随激发光波长(或频率)的变化。由此可知,激发光谱反映出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材料的效果。
发光强度发光的第二个特征是发光材料的发光强度。由于发光强度是随激发强度而变的,通常用发光效率来表征材料的发光能力。发光效率通常有三种表示法:即量子效率ηq,功率效率(或能量效率)ηp和光度效率(或流明效率)ηt。量子效率是指发射的光子数与吸收的光子数(或电子数)之比。在发光的过程中,一般总有能量的损失,激发光光子的能量总是大于发射光光子的能量,当激发波长比发射波长短很多时,这种能量的损失(斯托克斯损失)很大。功率效率是指发射光的光功率与激发时输入的电功率或吸收的光功率之比,这是一个无量纲的小于1的百分数。作为发光器件来说,总是作用于人眼的,需要用人眼来衡量一发光器件的功能,这就需要引进流明效率来作为衡量手段[2]。流明效率是指发射的光通量(以流明为单位)与激发时输入的电功率或被吸收的其他形式能量总功率之比。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