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 年,荷兰的迈斯纳和奥森菲尔德共同发现了超导体的另一个极为重要 的性质,当金属处在超导状态时,这一超导体内的磁感应强度为零,却把原来存 在于体内的磁场排挤出去。对单晶锡球进行研究实验发现:锡球过渡到超导态时, 锡球周围的磁场突然发生变化,磁力线似乎一下子被排斥到超导态之外去了,人 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迈斯纳效应”。后来人们还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浅 平的锡盘中,放入一个体积很小但磁场很强的永久磁体,然后把温度降低,使锡 盘出现超导性,这时可以看到,小磁体竟然离开锡盘表面,慢慢的地飘起,悬空 不动。这个实验很好的解释了迈斯纳效应。 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1962 年,剑桥大学实验物理研究生约瑟夫逊在科学家安德森指导下研究超 导体能隙性质[8],他提出在超导结中,电子对可以通过氧化层形成无阻的超导电流,这个现象称作直流约瑟夫逊效应[9]。当外加直流电压为 V 时,除直流超导电 流之外,还存在交流电流,这个现象称作交流约瑟夫逊效应。将超导体放在磁场 中,磁场透入氧化层,这时超导结的最大超导电流随外磁场大小作有规律的变化。 约瑟夫逊的这一重要发现为超导体中电子对运动提供了证据,使对超导现象本质 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约瑟夫森效应成为微弱电磁信号探测和其他电子学应用的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