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巴黎圣母院人物特色解读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的一位著名作家,有着非常高的声誉和地位。他共进行文学创作近70年,被广为传播的作品不仅富有浪漫主义的戏剧,同时也有诗歌和小说,在他的笔端下都不断涌出,有着非常惊人的艺术创造力。在1831年3月的时候,雨果发表了著名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这是论文网一部非常经典的浪漫主义小说,富含非常丰富的文学思想和艺术价值。对于文学名著,不论是对其进行电影还是电视的改编,都是对作品进行再次创造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后结构主义进行重新论述的过程。
一。关于人物特色的描写
在小说巴黎圣母院中,作者塑造了很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其中爱斯梅拉达是整部小说的中心人物,加西莫多。克洛德等人都是在她的周围进行展开的。他们各自都对爱斯梅拉达表达自己的爱意,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爱意程度和不同的爱意性质都透露出他们每个人不同性格和品质,与主人公爱斯梅拉达之间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
作者对爱斯梅拉达这一人物进行精心塑造,是一个将真。善。美都汇聚一身的完美人物,是作家本人所持有的理想人性的一种具体体现。主人公爱斯梅拉达是一个从小生活在吉卜赛的姑娘,是一位美丽动人。富有青春朝气的善良姑娘。她不仅有着美丽的外表,同时也有非常优美的歌声和舞姿,美得都让人无法分清楚她到底是人还是仙。只要她出现,人们就会感受到像太阳一样的强大魅力,所有的人都会像潮水一样朝她涌来,对她美丽的容貌和优美的舞蹈进行观赏。对于她的魅力,基督教的副主教克罗德也为她倾倒。爱斯梅拉达从小生活的环境是非常平静。自由的,因此塑造了她非常朴实的外露性格。当看到诗人格兰古瓦将要被绞死的时候,爱斯梅拉达为了救他,竟然和他结为了夫妻。在众人的目光下,爱斯梅拉达将水递给了丑陋无比的加西莫多。在爱情方面,她更崇尚自由,因此对营救自己的卫队长献出了自己的真心。在小说中,副主教克罗德和爱斯梅拉达之间的冲突描写彰显了爱斯梅拉达的善良内心。因为遭受别人的陷害,爱斯梅拉达入狱了。在监狱里,副主教对她进行威逼利诱,说只要她顺从了他,他就会将她救出来。但是爱斯梅拉达却毫不领情,对于副主教的这种无耻行为她给予了坚决拒绝。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生活面前,爱斯梅拉达是非常懂得其蕴涵的意义的。对于自己心爱的人,爱斯梅拉达愿意不顾一切的付出,不求任何回报,而对于副主教则是非常厌恶的,将他坚决拒绝,由此体现了她内心所秉持的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原则。在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就是光明和自由的象征,她代表了人生当中的真善美,是作者为自己人生理想的一种寄托。然而,这样的好女子却仍然无法摆脱残酷的命运,最终还是被施以绞刑。爱斯梅拉达的死是因为受到别人的诬陷而导致的,是一种假恶丑对真善美的一种毁灭的展现,实则体现了一种平民百姓在黑暗的社会中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理想的一种真实展现。在作品中,作者塑造了这样的一个完美人物,但是却有着悲惨的命运,从而向读者深刻揭露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并希望唤醒人们对自由。美好生活进行追求的意识。
小说中的副主教克罗德是一个非常阴险。狡黠的人,和爱斯梅拉达的纯洁善良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如果把爱斯梅拉达比作天使,那么克罗德就是魔鬼,是一个有着非常复杂性格的人。在很小的时候,克罗德就被父母定了自己的职业为牧师,在神对各种宗教课程进行学习,阅读了很多的宗教法律。法规,将自己的生命和热情都归功于宗教,生活非常清苦和僵化,是一个对宗教有着较强意识和情感的好牧师。面对异性的诱惑,克罗德能够运用自己的毅力对自己的欲望进行控制,在自己的内心里始终对上帝非常忠诚。但是爱斯梅拉达的出现却让他的内心不再平静,就如亚当无法拒绝夏娃一样,克罗德的命运完全被这位美丽的姑娘牵引住了,内心对她充满了无限的爱恋。于是,克罗德便开始对爱斯梅拉达进行疯狂的追求,迫切地想占有她。面对爱斯梅拉达美丽的容颜和美妙的舞姿,他的眼中闪烁着对青春的渴望。然而对于爱斯梅拉达,克罗德的爱并不是一种真实的感情,而仅仅是一种肉体的欲望,是一种想要占有她的欲望。透过克罗德,我们看到了当时宗教的那种虚伪和黑暗,是一种美和丑之间鲜明对比。通过和爱斯梅拉达之间的对比,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善良的人越来越善良,丑恶的人越来越丑恶。
克罗德的一生是非常悲剧的,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宗教。是宗教把他从一个善良的男子变成了丑恶的副主教,在他的内心深处,慈悲是有的。在自己的父母都死了之后,对于还在襁褓中的弟弟他亲手接过来,当看到长得很丑的弃婴将要被烧死的时候,他将孩子抱走了,对他进行耐心抚养。在这种清心寡欲中,克罗德的善良被逐渐走向了畸形。对他而言,禁欲和本能的情欲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在他的内心感到非常痛苦,唯有通过自虐来使自己得到解脱。同时,爱情也使他感到非常疯狂。在对爱情的追求方面,他的内心是向往美好的,但是所使用的手段却是非常丑陋的。在他身上聚集了善举和罪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性格,从而体现了富有艺术色彩的人物形象。
二。情感特色的体现
在和他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加西莫多是非常渴望被尊重和理解的,自己的感情总是非常被动的。克罗德是抚养他的恩人,在他面前,加西莫多是非常卑屈的,就像一个奴隶一样。那些鄙视他的人,他也是非常凶恶的,就像魔鬼一样。在克罗德的指使下,克罗德对爱斯梅拉达进行劫持,未果之后被抓。在刑台上面被鞭打的时候,他内心发出了要水喝的声音,但是人们却都只是对他进行诅咒和嘲笑,唯有爱斯梅拉达将装满水的葫芦递到了他的嘴边,此时的加西莫多眼中有了灼热的泪水。这一滴热泪是他内心情感和灵魂的颤动,对后来他用自己的生命救爱斯梅拉达埋下了伏笔。在没有爱斯梅拉达给他喂水之前,加西莫多的心中只对养育自己的恩人有爱,是克罗德给他进行了洗礼,同时还给他取了名字,费了很多周折教会他说话。当他被狗和孩子追赶着欺负时,是克罗德对他进行保护,并为他谋得了职位,即圣母院的敲钟人。对于加西莫多而言,自己的工作和克罗德是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东西,他的所有一切都是克罗德给予的。当爱斯梅拉达给他送了水之后,他内心的生命寄托便放在了爱斯梅拉达身上。当听说爱斯梅拉达被陷害之后,他便不顾一切跑向刑场对她救助,并让她在圣母院避难。对于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加西莫多已经爱上了她,并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她。当爱斯梅拉达被吊死之后,加西莫多看到了一个非常恐怖的笑,犹如魔鬼。此时他内心的所有猜测都得到了证实,将自己的恩人――副主教毅然推下了钟塔。加西莫多的内心是非常善良的,充满了正义感。克罗德在得不到爱斯梅拉达的爱之后便对她进行毁灭,但是加西莫多却是非常无私的,宁愿将自己的生命献给这位自己心爱的女子,只为了让她能够过得开心。加西莫多内心的纯洁使他的形象顿时变得非常伟大,身材的畸形也被内心的美好所掩盖。对于加西莫多性格的这种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本人所一贯持有的正义的人道精神,善良。爱情战胜邪恶的强有力力量,能够对人类进行拯救。
三。电影中细节的特色分析
通常,电影播放的时间在两个小时左右,对于书中的所有细节是不能完全展现的,因此需要进行必要的删减,通过小说的外形框架来对原著的灵魂进行凸显。对于一些被删减的场景,为了让其更加形象鲜明,需要通过一些额外的补充镜头和细节来进行补充。
(一)长镜头与特写镜头
在小说的全篇,爱斯梅拉达就是一个中心人物,同时也是1956年拍摄的电影中的一个剧情中心。在对她的场面进行拍摄的时候,使用的都是一些长镜头,如此便可以通过节奏的放慢来实现深刻印象的预留。在电影的开始,对于在广场上跳舞的爱斯梅拉达,通过使用长镜头来表达她舞姿的美丽,不仅吸引了片中所有人物的眼球,同时也深深打动了观看电影的观众。同时在影片中还运用了很多的特写镜头。如在爱斯梅拉达跳舞的时候,影片通过特写镜头展现了她和克罗德之前的不期而遇,她的眼球中明显表现出了惊恐和不安,原先的热情奔放立刻变得僵硬,让读者感受到特写的真正作用,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二)服装
在影片中,爱斯梅拉达是剧情的主角,因此在服装的穿着上确实也进行了一定的安排。在她上绞架的身后,她身上所穿的衣服是白色的。这种穿着是书上安排的,同时也是一种通用的囚服,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当她跳舞的时候,服装上面的搭配便需要进行一番精心设计。电影中,爱斯梅拉达跳舞的时候穿的是大红的衣服,在约会的时候穿的是金黄色的衣服,这两种颜色都是暖色调,同当时的封建社会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尤其是与电影中副主教永远的一身黑色道袍更形成了强烈对比,这种创作手法也是导演惯用的一种对照原则。影片中人物的性格通过服装进行表现,起到非常好的效果。爱斯梅拉达是一位有着吉卜赛人热情性格的姑娘,红色正是她对生活热情奔放的态度。在和心爱的人约会的时候,她所穿着的金黄色代表了她对爱情的憧憬和渴望。
(三)细节的增加
小说中的爱斯梅拉达是一个完美的形象,这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对于这种完美,书中并没有给予说出,而是用加西莫多的眼泪来向读者进行表达。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加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的赞美之词,当喝完水之后,他望着爱斯梅拉达连发出美的感叹,一直目送这位美丽的姑娘走下了刑台。通过增加这一细节镜头,我们感受到影片向我们传递的一种对真善美的赞颂,更加凸显了影片的主题。
四。结语
同文学艺术不同的是,电影是一种有形的艺术,它们之间所借用的物质手段完全不同,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将文学名著进行电影的改编,在其中进行一定的变动是很正常的,至于对原著是否尊重,其和变动的幅度有着必然联系。电影巴黎圣母院是对原著进行很好诠释的影片,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是一部经典作品。
电影巴黎圣母院人物特色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