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周刊》作为中国早期做城市报道的大众媒介,在建构自己的“城市话语”体系中形成了自我标榜的人性城市观。论文认为,《新周刊》在城市报道中开创了城市叙事模式,在体现城市地方感,表现城市形象,构建城市公共空间,宣扬城市文化,以及传播生活方式方面,对中国城市化发出了有力的声音。63166 毕业论文关键词:城市叙事 空间叙事 地方感 城市意象 生活方式
Abstract:As the mass media reporting cities of China,News Weekly builds up its city discource system and then develops its human nature views of city.News Weekly develops a unique city reporting system in reporting concept,reporting perspective and the technique of expression.News Week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howing the image of the city,building up urban public space and advocating the culture of city.Moreover,it has a powerful voice in China’s urbanization.
Keywords:Urban narrative Space narrative Sense of space City image Lifestyle
引言•4
一、新周刊的城市专题••4
二、新周刊的城市叙事
(一)人文叙事
1、期刊语言人文色彩•6
2、栏目设置人文色彩•7
3、专题内容文人色彩•8
(二)城市空间叙事
1、建筑叙事••9
2、景观叙事••10
(三)消费叙事••12
三、城市叙事与城市空间意象建构
(一)营造地方感,塑造城市个性15
(二)宣扬城市文化,建构城市想象••16
(三)一座城,一种生活方式••17
结 论••20
参考文献••21
致 谢••22
引言
地球上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作为人类的一个重要处所,城市一直都是被关注的对象。媒介在塑造城市图景的过程中起到的是“中介”的作用。不同的媒介或无意识或有意识地构建属于媒介的“城市话语”。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1]指的是事物的标准样式。报道模式是“传播者为实现和保持媒介的社会角色控制其‘报道语言’所依循的办报观念、经验、成规和习惯法则等等。”[2]
在不同媒体的城市报道中,我们大体可以分离出两类城市观:一种是经济观,以城市执政者、经济学家为代表,讲求GDP、竞争力、投资环境等指标;另一种是人文观,以知识分子、民间城市保护者为代表,讲究独特人文价值观、宜居指数等方面。在这一点上,《新周刊》城市报道的新锐和力度无疑属于后者,它以“人性城市”的观念建构自己独特的城市社会学。
一、《新周刊》的城市专题
从创刊起,《新周刊》就把“城市”栏目作为其重点经营的一个品牌,也有“城市报”和“都市脸谱”之类相近的栏目设置。同时他们倾力打造的专题策划也很多次地以城市为核心话题策源地。
《新周刊》喜欢从现代化的宏观角度讨论“城市话题”,尤其关注现代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重大城市文化现象,并将城市中的各种现象与中国发展、民族复兴关联起来。[3]1996年到2000年之间,他们先后做过当时反响强烈的专题策划如:“中国城市十大败笔”、“上海人为什么迷恋30年代”、“中国魅力城市排行榜”、“体验之都”、“北京的N个不可替代”等。其中1998年8月1日推出的《城市魅力排行榜》更是一鸣惊人,连封新城也承认“这期的专题奠定了我们对城市评价的影响力,用感性去描述常规事物这一做法也成形了。”迄今为止,《新周刊》报道过得城市不下两三百个,几乎所有有影响力的城市研究者都在上面发表文章或接受采访,使其成为多元的城市话语平台,成为中国城市评论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传媒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