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分对网络“恶搞”的文献中,都会出现青年亚文化与“恶搞”文化的关系。曾一果在他所著的书《恶搞:反叛与颠覆——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中,对其也有系统的解释,其中还介绍了新媒介,即网络媒介。青年亚文化基本可以概括为五个“性”:青春性、多变性、挑战性、非主流性、边缘性。对于全书,作者认为,青年群体能通过谙熟地使用新的媒介技术为自身赢得更为广阔和自由的书写空间。网络恶搞研究的文章中不乏深刻的后现代批评,如才凤伟、刘彤在《网络恶搞——后现代大众文化的新阵地》一文中说,后现代文化提倡的是对原有权威的反抗,承认差异性,突出个性,实现多元平等,网络“恶搞”是后现代文化的表现形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主流文化圈所珍视的价值的一种反动,突出了大众在文化领域的残余力量。另外,关于对后现代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方真在其《后现代文化与当代中国社会》一文中,总结三点,即:后现代文化对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影响、后现代文化对中国加强国际合作的影响、后现代文化对当代中国社会教育的影响。

邹广文在《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中分析主流文化时,他解释道:“主流文化: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zhuyi文化。它既是我国社会zhuyi经济、政治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是对当代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具有巨大促进作用的文化形态。而精英文化,作为知识分子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在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对于大众文化,这是一种引人瞩目的文化景观,大众文化消费已成为中国普通百姓最主要的精神生活需求。文献综述

总而言之,“恶搞”作为网络文化中的一个旁枝,他的出现本身就是对大众文化的进一步升华,又是边缘文化对主流文化的的冲击。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探寻网络“恶搞”的来龙去脉,再去挖掘网络“恶搞”是以什么方式能够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去。最后也想简单分析在当今的生活中网络“恶搞”对现代处于主导地位的文化现象有何冲击。

二、网络“恶搞”现象的基本介绍

(一)“恶搞”现象的源流

“恶搞”的最初来源是来自于日语中的KUSO。在日本,KUSO的原本意思是“认真玩烂游戏”的意思,就是帮助玩家在买入一款超级烂的游戏时,怎么样玩也能玩的很开心。[1]随着“恶搞”逐渐被大众认可,现在KUSO已经被收录进了相关的词典中成为一个固定的词语。随着文化的交融“恶搞”一词也传入中国。

2005年开始,“恶搞”与“流行”、“时尚”这些词语挂钩,认为是一种单纯的以文字、图片和影像交织起来,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及个人思想的形式。它是以一种违背正常观念的、让人捧腹发笑的、又是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表达方式来诠释所谓的“正常”。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在某种滑稽幽默行为中,“恶搞”是它的另一种新生形式。

(二)网络“恶搞”的类型

目前,网络“恶搞”的主要类型包括图片和视频两种。

2013年的《妈妈,请再打我一次》是图片“恶搞”的典型之一。这幅图上的人物是20世纪70年代的一对母子,图片原来是内容是孩子在认真学习,母亲在一旁微笑地看着孩子做作业,在网友的改造之下,则变成了一幅母亲连环掌掴女儿的画面。

上一篇:传播学视阈下的“屌丝”文化浅析
下一篇:网络自制视频的传播特征和发展趋势

网络环境下恶搞”电影的...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电视与...

微电影网络时代视觉文化...

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

电影产业网络研究综述【7857字】

电影产业化时代的网络影...

小时代系列电影的网络营...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安康汉江网讯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网络语言“XX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