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最早由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在《人民的选择》(1948)一书中提出,他在二级传播理论中发现了意见领袖的作用,认为信息的传播模式按照 “媒介——意见领袖——受众”的方式进行,即观念总是先从广播和报刊传向“意见领袖”,然后再由这些人传达到那些人群中不太活跃的人群[22]。郭庆光教授则认为: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23]。反之,面对媒介所提供的大量信息,受众也习惯寻求一个“支点”或者“参照”进行更加理性的判断和处理。
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意见领袖”的概念同样适用于微时代,微时代催生的各类新媒介成为受众了解世界的窗口,然而海量的信息让受众难以甄别甚至来不及反应,这时网络意见领袖适时的舆论引导尤为重要。微时代的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网络传播上,通过网络技术,经常在微博、微信中凭借有见地的发言,赢得网民转发、评论的舆论引导者[24]。
得益于信息技术的革新、受众参与性的提高,微时代意见领袖的队伍不断壮大,且意见领袖的身份更加多元。大致包含政务意见领袖、媒体意见领袖、明星意见领袖、相关领域的专家意见领袖以及草根意见领袖。上述意见领袖身份的划分在微博上有明显体现。目前,虽然没有研究表明微博“大V”等同于意见领袖,但从性质与覆盖人群上看,“大V”与“微博名人”“微博意见(或舆论)领袖”比较接近,可以将三者理解为同一概念[25]
毋庸置疑,微时代的意见领袖经过几年的发展,渐趋成熟,尤其在应对社会突发事件上,如“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天津塘沽大爆炸”等事件中能进行积极的舆论引导,推动事件的进展和快速解决。但纵观突发事件意见领袖的整体发声情况,仍存在由某些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失范而引起的社会恐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