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微信谣言传播中谣言的概念
(一)谣言的概念
在研究谣言的经典著作《谣言心理学》中,奥尔波特和波兹曼给谣言的定义是:“一种经常以口头形式在人们中传播,目前没有可靠证明标准的特殊陈述。”[3]从“特殊陈述”中可以看出,这个定义是非常中性的。再看“谣言”的历史词源,汉字中的“谣言”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既有歌颂、颂赞之意,又有诋毁、诽谤之意。[4]两个词义一褒一贬。而在谣言的研究中,关于谣言的概念和界定,一直充满争议。不同国家的众多学者们对谣言的概念界定也分成了两个派别:谣言中性论和谣言负功能论。[5]2010年再版的《辞海》中,“谣言”被释义为“民间流行的歌谣或谚语;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捏造的消息”。[6]抛开第一种含义,《辞海》对“谣言”这个词的释义带有很明显的贬义色彩。所以就事实而言,从现代汉语和现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情况来看,谣言这个词的感情色彩已经是几乎为贬义了。虽然从谣言中性论来看,谣言也反映着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反映着一种社会需求。正是由于人们对信息的强烈渴求,使得谣言成为了一种满足这种渴求心理的绝佳方式。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发生、信息传播滞后或隐蔽时,这种现象更为突出。但是谣言经过一系列传播后,往往会造成很多负面影响,有些影响甚至极为恶劣。总体而言,谣言还是一种带有贬义色彩的被捏造出的消息。
(二)微信谣言与传统谣言的联系与发展
传统谣言除了通过口头传播外,还可以通过媒介工具进行传播。在网络产生之前,谣言很少会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这些传统媒体来传播。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传播谣言的门槛降至极低,每个人都有发言权,“人人都有麦克风。”网络产生并飞速发展至今,尤其是各种网络社交平台兴起之后,网络的普遍性和隐蔽性使得传播谣言的成本变得很廉价。
微信是一款新兴的移动通讯工具。从微信发布使用至今,通过微信传播的网络谣言不计其数,有些甚至对公众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微信成为了谣言传播的一种新型渠道,微信谣言也成为了一种新式谣言。它与传统谣言的联系在于,微信谣言是传统谣言的延伸。首先微信作为一种媒介工具为传统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延续了传统谣言的传播过程。人们把在日常生活中收集获取的或真或假或模糊的信息通过微信进行传播,谣言的制造者们也利用微信这个平台,把在生活中传播的各种传统谣言用微信发布出来,最后又通过微信传播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在这种传播过程中,微信谣言成为了传统谣言的延续。其次,微信谣言在异于传统谣言的传播过程中,还增添了一些新的属性。在《谣言心理学》中,奥尔波特和波兹曼通过实验得出: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歪曲成为谣言,歪曲的三个方面分别是简化、强化和同化。简化是指谣言在传播过程中的趋势是短和简洁,并且越来越易于理解。强化是指谣言中的一部分细节会被保留和突出。同化是指简化和强化是在谣言传播者的过往经验和现在态度一致的情况下产生,这时人们就会被自己认为的可能性最大的情况所同化。[7]当微信中的谣言制造者发布谣言时,人们会选择复制或直接转发内容,这就使得微信谣言在传播过程中的损耗几乎为零,有时同一种谣言会“换汤不换药”的再次出现。如果用户在谣言下进行留言和评论,有时形成互动,那么微信谣言在被强化的基础上,还被添加了新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