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数据采集系统的历史及研究现状数据采集系统首先出现于冷战铁幕下的美国,20世纪中叶,为了在军事上实现对苏联的压制,美国开始投入重金实现科技化,信息化军队。数据采集系统也作为军事信息装备上的一种基本辅助系统问世。最初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实行目标是由人工操控,没有基本的测试文件引导控制实现数据收集目标由设备自动高速完成。新提出的数据采集系统具有采集速度快,应用范围广且适应现代信息化科技化作战的特点,首先在美国军方推广开来,主要应用于雷达,舰船、飞机、战车信息系统与卫星通信系统上。32607
    60年代后期,数据采集系统逐渐由军用向民用化过渡,在各种企业生产中初步采用。由于军方此前对于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完善,此时的数据采集系统已呈现出标准化、专业化的特点。
    70年代,由于计算机和微处理器技术的迅猛发展,显示仪表,采集装置,微处理器控制下的数据处理装置逐渐实现整合并显现出合为一体的趋势,这就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系统化的数据采集系统。由于整合后的数据采集系统较初期有更强的计算处理能力,精确采集收集能力与微型化的特点,老式的分式系统逐渐淘汰,新式的整合一体式系统占据市场成为主流。80年代后期,随着软件系统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整合,大型计算机,单片机、FPGA芯片的出现,数据采集系统得到了极大的改革,计算机端的软件控制管理,单片机等高性能芯片的应用,使整个系统数据采集功能、运行计算能力,稳定性等均大幅度提高,由于计算机和芯片的不断微型化,整个数据采集系统的体积也呈现出不断减小的趋势。论文网
    自80年代后,因为数据采集系统的广泛应用领域以及对于工业生产的巨大帮助作用,其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广泛重视,美国,欧洲,俄罗斯等国相继研发了基于自己特点的数据采集系统并应用到本国的高精尖、高保密领域中,如军事信息系统,空间通讯电子设备以及高微型化,高精密性的电子信息设备中。但是,对于科技仍处于落后西方三十年的90年代新中国而言,在微型模块化的数据采集系统方面的研发基础依然很薄弱,90年代的中国工业系统仍没摆脱60年代苏联工业模式的影响,基本成产关系仍处于传统的人机交互,对于信息化自动化的应用不足,微机控制的全自动化生产在中国仍步履文艰。
    中国自80年代中美蜜月期开始,逐步接触西方先进生产科技,努力摆脱苏联工业生产模式。90年代末期中国已经接触到VXI、PCI、PXI等国际先进的总线系统以及模块化的数据采集系统,即可以通过改变不同的模块组成和模块搭配,实现数据采集系统的不同功能和效用,用以满足不同条件下的生产要求。今天,中国已经能自主生产基于不同网络协议下的数据采集系统,借助以太网作为交流媒介,实现主从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控制。
    而在当今的现状下,生产自动化无人化逐渐成为现代化生产的象征标杆,所以对生产环境信息的采集以及生产设备之间的交互与协调显得尤为重要,而基于ModBus协议的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是应用最广的相关系统,市场前景远大,故本课程设计选用此题目来作为设计重点。
  1. 上一篇:膏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下一篇:频率源国内外研究现状
  1. 远程支援系统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 国内外滤波器的研究现状和参考文献

  3. Stewart平台机器人系统建模国内外研究现状

  4. 系统全寿命周期的安全性...

  5. 公益组织管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6. 作业本公益协会管理系统设计+数据流图

  7. 校友信息管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8.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9.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10.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11.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12.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13.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14.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15.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16.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17.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About

优尔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youerw.co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