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对预制破片技术的研究已经越来越重视。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的张志春[2]等人研究了杀伤战斗部破片的飞散速度,为杀伤战斗部的威力评估提供了依据。焦介清,吴成[3]等人研究了破片定向战斗部的破片场,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对两层破片战斗部的破片速度计算公式提出了修正意见。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何勇[4]等人研究了预制破片战斗部对巡航导弹的损伤效应。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结构力学研究所开发了典型预制破片战斗部威力评定软件(Lethality Assessment of Typical Fragmentation Warhead,LATFW)。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的李翔宇[5]等对球形钢珠预制破片战斗部的定向性能进行了研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结构力学研究所的屈明[6]等也对球形钢珠预制破片战斗部的定向性能进行了研究。中北大学的吴宏斌[7]等人对定向预制破片战斗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获得了破片的速度空间布径向散布面积和定向战斗部对破片的爆轰驱动过程的物理图像。北京理工大学的王树山[8]等研究了战斗部偏心多点起爆条件下破片径向飞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偏心多点起爆可使战斗部定向方向上的破片获得更大初速, 同时定向方向上的破片数也有较大提高。60591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邢恩峰,钱建平,赵国志[12]等人以Gurney公式的假设为基础,提出爆轰产物二维运动假设条件,推导并得到轴向预制破片抛掷速度与装药长径比和装药壳体厚之间的关系式。模拟了柱形带壳装药结构对轴向驱动预制破片抛掷速度的影响,所得结果与文献值吻合。用数值模拟结果修正关系式,得到柱形带壳装药结构参数对轴向预制破片抛掷速度的影响规律,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以及轴向预制破片抛掷速度沿径向的分布规律。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严翰新[10]等人采用中心和偏心两种起爆方式引爆聚焦战斗部进行全模型三维数值模拟,得到该战斗部两种状态下的破片初速及其分布规律;在仿真模型中加入靶板,得到距战斗部中心6 m处的破片分布,结果显示破片在两种起爆方式下都能在靶板上形成聚焦带.通过统计得出,偏心起爆能使破片速度增益为20.3%,破片在6 m处带宽为1 m的密度增益为9.6%,飞散角和方向角基本一致;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的李晋庆与胡焕性[11]以反导导弹中的预制破片为研究目标,将作为击打目标的巡航导弹战斗部等效为三种不同材质不同厚度的模拟战斗部,采用三种不同形状的破片对模拟战斗部进行实际的毁伤实验,所得结论对反导战斗部中破片的设计优化提供的依据;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杨云斌[1]等人利用分析方法,建立破片飞散、破片作用目标分析模型,分析模型中考虑空气阻力等因素所造成的的影响,以获得破片弹道、破片威力参数和破片对靶板的毁伤效果。相较于国外对预制破片战斗部的研究与应用,国内还不够成熟。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一些学者如tlRacah E、KOnig P J等对可变形定向战斗部实验方面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研究。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和Sandia国家实验室以及Raytheon公司等单位曾在预制破片战斗部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系统的工作。研究内容包括预制破片战斗部的爆轰驱动机理、破片在目标方向上的分布特性、破片对不同目标的毁伤效应等。1954年开发的奈克赫可里斯导弹将战斗部设计成可释放出18000枚立方体的预制钢破片,每枚重9.1克,破片初速超过2682.24m/s(静爆速度)。全程寻的杀手(HAWK)和现在的爱国者(PATRIOT)战斗部基本上都采用了同样的结构技术。俄罗斯的P一77空空导弹破片定向战斗部是一种偏心起爆定向战斗部,其内装有高能炸药,配有主动激光近炸引信。美国的AIM.论文网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也采用了破片定向战斗部,以获得最佳杀伤效果。此外,以色列的“怪蛇”4空空导弹破片定向战斗部的破片组合体由5000枚钢球和树脂粘结在一起。另外,美国的爱国者PAC.3.2型导弹和俄罗斯的S.300V系列防空导弹均采用了定向破片杀伤战斗部。瑞士厄利孔-孔特维斯(Oerliko Contraves)生产的“阿海德”弹,主要由弹体、152枚重金属柱型破片、抛射药、可编程电子时间引信、数据接收线圈等部件构成,其弹丸发射后能够根据装定时间在目标前方的最佳位置炸开弹体,释放出152枚重金属子弹,在目标前方形成一道密集的子弹幕,以此来拦截导弹。1994年,美国海军找到了生产受控破片战斗部的新方法,并取得了专利。在战斗部外壳的内表面嵌入扩展的金属罩,就可在这一表面产生受控破片网格。这一新技术特别适用于大型单一战斗部。英国国防评估研究局已根据杀伤战斗部的概念提出一个所谓的全导弹破坏概念,即采用爆炸罩切割索将整个导弹分裂成携带导弹能量的破片云,这些能量是一个战斗部的许多倍。这一构想将使导弹不在需要战斗部,因此,它对较小型导弹具有潜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