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核合成进展目前合成超重核最成功的实验方法是[1]:用重靶核进行融合蒸发反应,然后对蒸发余核利用电、磁等相关技术进行反冲分离,用具有单原子衰变测量能力的探测系统对分离后的余核进行测量与鉴别。在这个过程中,实验的必备条件是稳定和高强度的束流。合成超重核,采用方法有暖融合、冷融合和热融合三种反应机制。这三种反应机制的区别主要在于复合核形成过程中系统激发能是不同。64566

    随着现代化探测设施的建造及合成方法的不断进步,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超重核的合成已经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2]。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Berkeley、前苏联的Dubna就合成了Z=104-106的超铀元素,随后Dubna的Oganessian 提出了由冷融合方法来合成超重核的思想。GSI的Münzenberg及其合作者用冷融合的方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成功合成了元素Z=107-109[3]。上世纪九十年代,GSI的Hofmann等人发展了单原子衰变测量能力的探测系统,成功合成了元素110-112[4]。本世纪初Dubna的Oganessian等人用双幻核48Ca为靶核通过暖融合反应合成了Z=114-116和Z=118的元素,但由于他们所合成元素的衰变过程没有经过已知原子核,而且其它实验室也没有重复他们实验的条件,因此对他们的结果存在很大争议。日本Riken实验室Morita等人沿用GSI冷融合的技术路线,于2004年成功合成了Z=113号元素278113[5]。该同位素进行4次链式衰变,衰变到已知核素262Db,且衰变途中经过已知核266Bh,是已被确认合成的最重超重核。我国在超重核合成方面取得的突破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利用241Am(22Ne; 4n) 反应于2001年成功合成了259Db,随后利用243Am(26Mg; 4n)于2004年合成265Bh。表1.1列出了目前已发现的超重元素( Z> 106)的首次合成时间和实验组。

表1.1 实验上合成Z>106的元素

元素 合成时间 实验组

Bh 1981 GSI

Hs 1984 GSI

Mt 1982 GSI

DS 1994 GSI

Rg 1995 GSI

112 1996 GSI

113 2004 RIKEN

114 1999 Dubua

115 2004 Dubua

116 2000 Dubua

118 2006 Dubua

2  超重核理论研究进展

在超重核的理论研究方面,理论工作者基于不同的核结构模型(自洽的平均场模型、Hartree-Fock方法以及宏观-微观模型等)对超重核的基态及激发态性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超重核的形状、同质异能态、密度分布、衰变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对超重核结合能、衰变能以及形变等基态性质的研究表明,形变对于超重核十分重要,集中体现在对超重岛位置的影响,即比208Pb 重的下一个质子中子壳位置的预言上。论文网

除了超重核的基态研究,一些理论工作者对超重核激发态及衰变性质也进行了研究,给出超重核有超形变同质异能态和高角动量同质异能态,并且预言这可能是长寿命超重核存在的新机制。在超重核区域,α衰变和自发裂变是超重核的两种最主要的衰变模式,对超重核势能曲面、裂变位垒以及α 衰变机制的研究也是超重核研究的重要方向。

上一篇:金属材料对放射性核素的屏蔽性能国内外研究现状
下一篇:国内外对含Pb2+、Sr2+废水的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项目管理绩效考核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绩效考...

船舶稳性计算和强度校核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活塞强度校核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柴油机连杆设计及强度校核

发动机缸盖的强度校核国内外研究现状

偶氮化合物的合成研究现状与发展

安康汉江网讯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