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调制型在第一代哈勃空间望远镜有效载荷中,所考虑的重点在于观察紫外到a-Lyman线系这一在地面无法产生的光谱范围。然而,哈勃空间望远镜的成像特性在大于500nm的波长范围是衍射受限的,其上的镜子经镀膜后,即使进入红外区仍具有很高的效率。考虑到可以在其后续的载荷中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的这种高空间分辨率成像和空间低红外背景的潜在特点,美国加里福尼亚技术研究所喷气推进实验室(L),开展了迈克尔逊型干涉(傅立叶变换)成像光谱仪概念研究,以提供哈勃空间望远镜在波长1.0微米至2.5微米范围背景受限成像能力和利用其在该波长范围内的衍射受限成像能力。1988年完成了“哈勃成像迈克尔逊光谱仪(HIMS)”的标设计[3]。64811
法国空间与战略系统分部,为开展低轨平台遥感观测地球,也在致力于研制基于大视场马赫-泽德(Mach-Zender)干涉仪的迈克尔逊型干涉(傅立叶变换)成像光谱仪。1991年研制出具有两个输入和输出通道的光谱仪样机,该样机具有光学设计简单、结构紧凑等特点。通过对来自两个输出通道的同步信号进行调制和数学运算,可以消除光谱测量时信号变化引起的干涉图的弥散[4]。
美国Law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为开展红外宽波段遥感探测,1993年完成了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干涉(傅立叶变换)成像光谱仪方案研究。该技术可用于近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及中红外谱段。利用该技术,他们对化学品及气体的渗漏做了监测实验,收到了满意的效果。1995年研制出了样机,1996年对该装置进行了实验室测试及外场实验,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据称该装置具有强的获取被测物信息的能力,其光通量和光谱通道数比以往同类仪器高出一个数量级。论文网
1999年,经过历时五年多的研究,美国ITT公司的空间与通讯部开发出适于空间应用的迈克尔逊型干涉(傅立叶变换)成像光谱仪试验样机,称为迈克尔逊型动态校准干涉(傅立叶变换)成像光谱仪。在该项计划中,用到了所谓“缘摆动态校准(Dynamically Aligned Porch Swing)干涉仪”技术。为确定其性能,正对其进行与空间环境相关的实验。
2空间调制型
1993年,美国夏威夷大学和佛罗里达技术研究所空间部,合作研制出一台地基和机载两用三角共路型干涉(傅立叶变换)成像光谱仪样机。该样机的光谱测量范围为1.0微米至5.0微米,采用了低温冷却措施,使其探测器等部件工作在65K的温度条件下。在最简工作模式下,光谱分辨率由探测器阵元数和截止空间频率(阵元间距)所决定。所用的探测器为 阵列的锑化锢(InSb),其截止使用波长为1微米,光谱分辨率命为 ,,光谱分辨能力为100到1000。当改用 阵列的探测器后,光谱分辨率提高了一倍。他们对该样机进行了实验室的性能标定和安装在直升机上进行了外场实验,得到了初步的实验结果。
1994年,美国佛罗里达技术研究所和菲利浦实验室,共同研制出几台地面用可见波段(400nm至8OOnm)三角共路型干涉(傅立叶变换)成像光谱仪样机(HYSAT)。目前,这几台样机主要用于国防和民用的以下几个方面。一,通过同时获取空间和光谱信号来识别低轨卫星及其他空间目标;二,第一章绪论通过同时从空间和光谱两方面观测助推器喷射的羽焰来识别空间运载系统、战略和战术导弹;三,以空间和光谱两方面进行可见和红外光度学天文观测。实验取得了预期的结果[5]。
1995年,美国佛罗里达技术研究所对干涉(傅立叶变换)成像光谱仪进行了建模分析,并进行了测试,以有助于对所用CCD相机参数的分析研究,其结果与之前的分析是相吻合的。
1995年,美国Kestrel公司和佛罗里达技术研究所共同设计出一台在单引擎轻型飞机上用的可见波段三角共路(Sagnac)型干涉(傅立叶变换)成像光谱仪,1995年开始进行加工,1996年完成加工并进行了实验室测试及外场飞行实验,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