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相量测量单元是广域测量系统的基本单元,同步相量测量技术是广域测量技术的基础,因此同步相量测量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广域测量系统的性能,对更好地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同步相量测量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PMU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从1982年到1986年研究处在概念阶段,从1986年到1988年研究处在试验装置阶段,从1988年到1991年研究处在系统中试运行阶段。在1992年以后工业化产品问世,当时的A/D为16位,采样频率达到2880Hz[4]。自1993年美国的电力科学研究协会(EPRI)组织了北美西部有关电力公司,计划进行相角测量装置的装设,进行实验来进行电力系统在各种故障条件下动态行为的研究,同时进行相角数据的实时传递和处理等研究。到1995年,同步相量测量单元在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乔治亚、田纳西、邦纳维尔电管局(BPA)、纽约、安大略、太平洋公司等电力部门得到了安装使用[5,6]。1993年我国引入了WAMS技术。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河海大学等单位进行了同步相量测量单元的研发工作。1997年,PMU测量系统在黑龙江省电网投入试验运行,论文网标志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研发WAMS的能力。2002年以后,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华东电网、南方电网、东北电网、华北电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等己经建立了区域电网实时动态监测系统。据统计,到2006年国内己有超过100个厂站安装了PMU装置[4,7,8]。67474
目前,主要的同步向量测量算法有过零检测法、傅里叶变换法、最小二乘法、滤波方法、卡尔曼滤波法、基于小波变换的方法和三点乘积算法等[9-11]。而实际中同步相量测量装置采用的最广泛的相量测量算法是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它具有良好的谐波滤波特性,采用递归DFT算法可以大大提高测量速度。但DFT在非同步采样的情况下,其幅值、相位的计算结果是不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