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理论成果从很早之前开始,国外就相继有很多专家研究关于城市文化形象的课题,但是都相对较为零散,没有形成完整的调查体系。但是伴随着各国的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城市形象的研究愈发深入,并且借助对城市形象的研究提升城市地位。与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城市文化形象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在20世纪50年代,城市规划学也只是将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作为城市形象美学中的一个分支来研究,但并没有明确提出“城市文化形象体系”概念、范畴,也没有形成城市文化形象科学的独立研究体系。在城市形象研究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研究者是美国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凯文•林奇,他最早提出城市形象这一概念。20世纪60年代,凯文•林奇在其著作《城市意象》中提出,“每个城市都有一个由多个印象叠加而成的公众印象,即城市形象”。“城市形象是指人们对城市的印象和感知,是人们对物质环境的知觉以及形成的心理意象,城市形象的构建是一个城市环境和城市居民互动的过程。在西方城市研究学界先后出现了“环境的艺术意识”潮流,如光效果艺术、波普艺术、环境发生艺术等,对城市形象和城市建筑空间产生较大影响,有力促进了城市形象的建设。”[1]到70年代中期,一些学者在城市形象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文化形象塑造”的概念,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67704
(二)国内研究理论成果
在我国,对城市文化形象的研究是从相关理论开始的,由于近些年城市化进程愈发加快,城市文化形象理论的研究也逐渐开始深入并独立,研究层面也从单一的城市文化形象的研究到全面的城市认知转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的经济贸易水平、教育水平、商业往来、基础设施等完善的过程中,在一个城市法制、制度、社会文化等逐渐成熟的过程中,都在不断地全方位打造一个健全的城市文化形象,并通过多种手段、形式以及途径进行广泛传播以提升城市知名度与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国家在城市文化形象这个问题的研究上主要针对的是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的美学这几个问题的研究上。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这种理论随着改革开放的成就,相关理论也逐渐进入中国,更加一度促发了中国城市对形象设计的跟风浪潮,城市形象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概念分析以及一些城市形象个案的设计上。时间继续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各个方面的发展压力都加在了城市发展上,久而久之,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成为了城市硬实力之外的最重要的软实力之一,同时也是一座城市长治久安、长足发展的无形资产,是城市软实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1999年山东省威海市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在中央电视台的播出,成为其城市形象营销的成功典范。此后,浙江义乌、福建石狮等以产品形象重塑城市形象,在向社会公众推介城市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论文网
进入21世纪以后,文化的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更有甚者认为,城市之间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城市文化形象的建设,而注重对城市文化的建设也成为众多城市的落脚点。对城市文化形象概念以及全国各地的城市文化形象建设的个案研究越来越多,这样的情势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发展,也更加丰富了城市文化的研究。其中,“吕文强的《城市形象设计》[2]与张鸿雁的《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3]是目前国内研究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的专著,”提出城市形象系统的构成,强调文化对于城市形象的重要性。关于城市文化形象研究的相关学术论文,主要从宏观角度阐述城市文化形象构建的意义及途径,如闫娜的《我国城市文化形象的构建与对策研究》提出“在成立专门城市文化形象策划管理机构基础上,挖掘城市文化,保护利用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积极拓展城市文化空间等方面构建新型城市文化形象。[4]”江凌的《试论城市文化形象塑造策略》[5]提出从历史文脉、自然环境、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城市行为形象、城市群众文化活动设计等方面整体塑造,陈太政的《论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从城市规划和设计角度,提出应在加强特色文化建设、塑造城市自我形象,促进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形象建设方面来有效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此外主要从个案分析的角度,结合社会学、传播学、文化学、市场营销学等学科知识提出城市文化形象建设方法与策略,如周文魁的《兰州城市文化形象研究》、黄南的《提升南京城市文化形象的战略研究》、陈欢的《城市文化资本与城市文化形象建构——以黄石市为例》以及李征的《基于CIS的石家庄城市文化形象建设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