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智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情绪智力的国外研究现状1990年,为了传统智力研究的局限性,耶鲁大学的Salovey和新罕布尔大学的Mayer共同发表了《情绪智力》一文中,首次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将其定义为:鉴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并可以将这些情感、情绪加以区分,从而利用它们为自己思考和行为服务的一种能力。Gofeman指出“识别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鞭策和激励自己,并驾驭我们的情绪以及把握人际关系的能力。”Bar-on提出了自己对情绪智力的理解—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2000年Bar-on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情绪智力是影响有效应对环境要求的一系列情绪的社会的知识和能力。70338
2情绪智力的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吴雯芳认为情绪智力是一种调节情绪和控制情绪的能力。2004年,许远理等人提出,情绪智力是加工和处理情绪及情绪信息的能力,即处理情绪信息的能力。卢家嵋通过研究认为,情绪智力是人成功完成情感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总之,我国学者在进行情绪智力的研究时,往往停留于对西方情绪智力理论进行批判和重复验证上,缺乏自有的独创性和本土性,没有考虑到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将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考虑到情绪智力的研究中,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情绪智力的差异,无疑是今后情绪智力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
2.2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国外研究现状
一般自我效能感概念来源于自我效能感理论。1977年,美国的心理学家班杜拉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班杜拉的想法是,通过改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改变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过程[ ]。目前,对自我效能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取向:一种是对特殊领域的自我效能感研究,一种则是从自我效能感的一般性水平进行研究。后者取向的心理学研究人员把一般性的自我效能感看作是状态的、特质的,他们认为一般自我效能感取决于个体过往经历,此外还与个体对成败经历的归因有关。个体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受个体成败经历和归因的影响而存在个体差异。
2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国内研究现状
一般自我效能感发生在情境之后、具体行为之前,是个体对自身是否能成功应对各种情境的预测,是个体对自身面对挑战时的主观能力判断,而非个体行为或能力的客观测定。由此可知,一般自我效能感是一种主观的知觉邀请赛,组织学员参加国外赛事和国内赛事,增加综合体内的业态,服务于多业态的模式能起到吸引人气的作用。姜飞月等对集体自我效能感的研究阐述了集体效能根植于个体效能,强调个体效能、团体成员间的联系紧密、相互合作对集体效能的影响。集体效能的提出和发展证实了社会认知决定因素在集体水平上和个体水平上发挥着同样的作用。班杜拉的研究表明,学校教师的集体效能感和自我效能水平对学生自我效能有重要影响[ ]。论文网
2.3心理弹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心理弹性的国外研究现状
2O世纪7O年代中期心理学家Anthony做了一个实验研究,被试为处境不利儿童,长期追踪后发现。多数儿童成年后都发展良好。由此引起心理学家的关注并进行研究,且提出了保护性因素(protective factor)的概念。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逐渐称为了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国外的研究最开始的时候是研究高危儿童,后来转至寻找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及其罗列,后来到了现在探讨心理弹性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