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 年,“城市热岛”一词最先出现于英国出版物——《伦敦气候》[4]。之 后很多学者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如 1968 年 Bornstein 发现了美国纽约市的热 岛效应[1]。
在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机制上,主要通过研究各因子与其之间的关系,如从自然与人文的角度,通过对 NDVI 和 LUCC 等因子的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数学建模、编程研究等,揭示其与热岛效应之间的关联性。如岳文泽通过主成分 分析法,揭示了影响城市热环境空间格局的四个主要因子[5]。72226
在城市热岛效应的特征上,包括周期性和非周期性变化两种。通常是对日变 化[6]、季节变化、周变化等周期性变化特征和气象、人为因素等非周期性变化特 征[7]和地区差异和垂直结构等因素进行研究[8]。
在城市热岛效应的监测方法上,主要有气象观测数据的传统监测法和遥感技 术研究方法两种。传统方法如宋艳玲利用北京的气候资料研究发现其在冬季达到 热岛强度上的最大值,且研究的 40 年数据中 60 年代最低 90 年代最高[9]。遥感方法则主要分为基于温度[10]、基于植被指数[11]、基于“热力景观”三种。如 1972 年,Rao 提出了用热红外波段反演温度,并完成了地面热场分布图[12]。陈云浩[13] 借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思想引入了“热力景观”的概念,本文即属于这一类型。论文网
而在 LUCC 研究上,随着全球变暖、城市化进程加快、热岛效应等诸如此 类的环境问题的出现,LUCC 也成为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相关文 献如李秀彬的 LUCC 的国际研究动向的文章等[14]。
在 LUCC 的相关研究中,运用转移矩阵进行研究的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 ArcGIS 软件对多期土地利用分类图进行分析并获得转移矩阵,研究分类图间的 转移情况[15];二是通过转移矩阵推算概率矩阵,对未来土地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预测[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