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现状在 19 世纪初期,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是电磁感应加热原理的由来。20 世 纪,欧洲各国的科研人员就研究出能量转换(电能转化为磁能)的理论,与随后 发现的涡流理论相结合,形成新的感应加热理论[2]。随着电力电子技术不断地发 展及其器件的多元化,尤其是晶闸管的发明,这是电磁感应加热技术飞速发展的 重要因素。走进 20 世纪中后期,各种电磁采暖装置已趋于成熟,性能越来越强, 具体表现为重量轻,体积小,功能丰富,操作简单等优点。72289
我们将低于 50Hz 的范围称为低频段,该领域里较多的是研究市电加热感应 装置。相比于国内,国外研究电磁加热技术较为先进,其研究的电磁采暖炉可以 满足大多数用户的日常需求。低频段加热电源的热源较为深,适用于工业中常见 的大功率器件,该领域的技术使得大功率器件难以感应加热的疑难迎刃而解。短 时间内,工频感应加热炉与低频感应加热电源相比,没有采用大量电力半导体器 件,其在节能,经济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紧接着,150Hz 到 10KHz 的范围为中频段,采用晶闸管装置的感应加热装 置已经代替采用电磁变频器和中频发电机的传统的感应加热装置。国外拥有在感 应加热方面非常成熟的技术,其制造装置的容量高达几百兆瓦以上。就在 1995 年,美国 Indutohea 公司就已经研制出了 42MW 的电磁感应采暖炉,并将其运往 美国日内瓦钢铁公司。近几年,其他高端重工业公司也陆续生产出中频段电磁加 热设备,该技术逐渐趋于多极化。
大于 10KHz,小于 100KHz 的范围为超音频段,许多年前,因技术的落后, 人们无法有效的设置倍频的时间段,所以几乎没有任何重要发现。但是,由于可 控硅被发现,技术人员将锁相环技术和非线性器件相结合,研究出倍频电路,并 在其中利用可控硅,使超音频段的时间段被有效分割。近 30 年里,随着 IGBT、 BJT 等功率器件被发现,超音频段电磁加热装置被广泛应用。因其比较高的便捷 性和可靠性,使其在感应加热装置的市场内逐渐产生了巨大的优势。特别要说的 是一些经典器件,如 IGBT,凭借其使用方便,可靠性高的特点及优势,使其获 得了广泛的推广。
在高频(>1OOKHz)范围里,随着一些最新的半导体器件被人们所熟知,以 新型电力半导体器件为核心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被发明,并使其从低频扩展为高 频。在瑞士,技术人员研发的电流型感应加热装置的功率高达 5OOKW/400KHz, 该产品利用模块化、标准化的场效应晶体管(MOSFET)作为核心电力器件。现如 今,美国应达公司的英国 IndutoheatBanyard 子公司已经推出
30KW-4MW/150-750KHz 等等以金氧半场效应晶体管技术为主体的电磁感应加 热元器件。国外的许多公司的主页上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该类产品的踪迹。论文网
2 国内电磁加热电源研究现状
就电磁感应技术来讲,我国的水准与国外相比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与不足。 因国外当时已拥有很成熟和先进的电磁感应加热技术的核心理念,我国从不缺乏 强烈的学习精神,所以国内科研人员开始慢慢地将国外的的一些电磁加热技术变 成自己的东西,从中提取其技术上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我国的 电磁加热事业短时间内得到了初步的成果,当然,跟国外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 距。
在电磁加热中频领域里,中频电磁加热装置已经取代了曾经大范围使用的旋 转式发电机,我国研究出的中频段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半桥和全桥逆变器的结构 相对而言较复杂,电感与电容并联形成的并联谐振电路的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 因此,中频段电磁感应加热设备大多放弃并联谐振结构,而是选择串联谐振电路 作为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