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的研究现状现代管理会计来自十九世纪初,大型私营企业在工业时期出现。为了充分利用原材料和劳动力,工厂开始聘请长期工人,评估效率,而企业没有监督。比例如铁路行业高速发展中发明的每英里每吨成本,每英里每位乘客的成本以及在这一领域应用的运营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例也对管理会计做出了重大贡献,管理会计制度的演变旨在评估内部程序的可行性并得到改进。然而,管理会计在1950年之前没有取得重大进展。当时,由英美生产力委员会支持的英国会计专家进行学术访问后,分别对管理会计作为一门学科进行了研究。74096
从此,管理会计在过去五十年中迅速发展。1998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将管理会计的演变分为四个阶段。1950年以前提到的第一阶段主要用于预算和成本控制。第二阶段始于1950年至1965年,强调决策分析和责任会计等方式为管理计划和控制提供信息。从1965年到1985年是第三阶段,利用分析和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过度使用资源引起了更多的关注。最后一个阶段始于1985年,1995年结束,通过提高客户,股东和内部机构驱动的资源使用效率,重点关注价值创造。在当代世界,管理会计的功能往往根据历史信息分析进行预测,同时也有助于战略管理。
由于学术创新的不足对企业管理会计领域方法的追踪和鉴戒,知识、技术和革新这些对现今企业存活为举足轻重的要素,它们被大量运用于经济学理论,却极少能考证企业的实际发展,因此它对管理会计的实务所带来的影响也就十分有限。论文网
(二) 国内的研究现状
在上世纪80年代,西方的管理会计理论逐渐传入中国,但那时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学术研究的领域及社会都没有着眼于管理会计理论的深入探究当中。而绝大多数在那时尝试运用管理会计的企业高层和员工,都对其知识理论的认识缺少全面性,没有完全理解其基本的概念和运用方法。改革开放后又经历了二三十年的研究和发展,通过不断地实践,中国的多数企业和社会已逐渐开始了解和掌握其运用方法,并在大小企业实际经营中进行了推广改进。
即使是中国大小企业和社会已经开始重视管理会计,却依然只是被零星地分散使用,而没有形成全面发展的趋势。管理会计的普及和使用中缺乏了广泛性:只有在部分发达城市和地区,部分企业的员工接收了较为全面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其他相当一部分单位则依然不够了解管理会计的理论。即使被大小企业开始运用的情况来看,还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不是深入:中国企业大多都会选择照搬全抄国外对这一方法的应用,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水平去优化使之成为适合中国企业发展的方法。这样一来,管理会计也就没能很好地融入使用当中,而人们对于其的探索还需要一段时间。在被部分大小企业零星地使用管理会计的环境下,没有系统理论学习的支持,又不被大多数人深入探究和认可,管理会计的使用不够协调:在内容上,它缺乏了和其他一些方法的联系,和原企业执行的常有摩擦产生。一个新鲜的外来事物在中国发展是必然是会经历一个排斥、冲撞、融合的一个过程。管理会计的实际运用,不仅有着企业内部接受和发展的阻力,也同时经受着中国社会大环境的客观制约。
(三) 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在二十世纪世纪的管理会计,其主要研讨大体是依附着企业价值的增值延伸,它揭露其增值的一个结果,却难以揭露其原因和所延续的时间。在一个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就像一个等级进阶,市场份额具有根本意义,比重大于利润,而竞争优势则在市场份额之上,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则是最具深远影响的,只有具备上述条件才能持续拥有价值增值。因此,21世纪管理会计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从企业的价值增值转移到核心能力的培植,将“以人为本”围绕企业核心构建其能力培植的基本框架(胡玉明,2004)。